第 39 章 重庆老家(2 / 2)
阮朝阳唇角微扬:“‘阮林记串串香’——重庆本地二十年老字号,但最近被网红火锅店挤压,增长停滞。老板邀请MaXWell 四大顾问现场诊断,目标很简单——”
林墨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笑意:“三个月内,营业额翻倍。”
YUmi 吹了声口哨:“哇哦,所以今天我们要去——”
“没错,”阮朝阳合上平板,眼神狡黠,“吃垮一家串串店。”
---
阮朝阳带林墨一行人来到孃嬢的串串店。店铺位于老居民区,虽然位置不错,但中午饭点却只有零星几桌客人。
孃嬢热情招呼:“阳阳来啦!这位是……男朋友?”
阮朝阳翻白眼:“孃嬢!这是我好朋友林墨,来帮您看看生意。”
林墨微笑点头,目光却迅速扫视店内:装修老旧、菜单冗长、服务员动作慢、没有线上运营……职业病让他已经开始在心里列问题清单。
阮朝阳拿出笔记本,小声对林墨说:“按‘3C模型’(CUStOmer, 客户,COmpetitiOn, 竞业,COmpany)来?”
林墨点头:“先看顾客画像和竞争对手。”
“我们分头行动: 我和朝阳去采访附近上班族和顾客。YUmi 昭昭你们去观察隔壁新开的网红火锅店。”
阮朝阳觉得今天的林墨比在新加坡做项目时还要认真和强势。
果然半年,大家都成长了。
大家分头行事,他们发现年轻人嫌这里“太传统”“没有打卡点”“排队太久”。
- YUmi 观察隔壁新开的网红火锅店,发现他们用小程序点单、抖音团购引流、还有“打卡送冰粉”活动。
回到店里,四人在白板上列出核心问题:
1. 体验差:传统炭火炉子烟大,夏天吃太热;
2. 效率低:点单靠喊,服务员记不住;
3. 没特色:和周围十几家串串店同质化严重;
4. 营销弱:全靠街坊邻居,年轻人根本不知道。
婶婶愁眉苦脸:“那咋办嘛?我们小本生意,搞不起花里胡哨的。”
阮朝阳灵机一动:“不用大改,我们做极简优化’!”
林墨补充:“对,快速见效’原则——先做能立马提升收入的改动。”
他们立马给出了方案:
1. 菜单瘦身:砍掉30%销量低的菜品,聚焦“爆款串串+独家秘制蘸料”(减少库存压力,提升出餐速度)。
2. 体验升级:
- 换电磁炉(减少油烟,夏天更舒适);
- 每桌放个沙漏,承诺“30分钟未上齐菜免单”(提升服务效率)。
3. 营销噱头:
- 设计“重庆辣度挑战赛”——吃完“魔鬼辣串串”并录视频发抖音,免单!
- 和隔壁奶茶店搞联合优惠:“买串串送解辣柠檬茶”。
4. 数字化试水:
- 教婶婶用微信接龙预订,减少排队;
- 让YUmi帮忙拍个“烟火气串串店”短视频,投本地美食号。
说是要拍视频,YUmi 精神抖擞,林墨被迫当“辣度挑战”模特,结果被辣得狂灌豆浆,阮朝阳笑到拍桌:“我们知名顾问的尊严呢!”
林墨还非常有耐心,教孃嬢学用微信接龙,谁知孃嬢把“5人预订”写成“5人结婚”,逗得大家哈哈笑。
看见这边热闹,隔壁火锅店老板偷偷来探店,结果被社牛YUmi 认出来,反而聊成了合作。
一周后,串串店营业额涨了40%,抖音视频爆了,因为林墨帅,大家还以为他是店里的,甚至有人专程为他来挑战“魔鬼辣”。
孃嬢乐开花,硬塞给阮朝阳一堆火锅底料:“阳阳,下回把你‘男朋友’再带来啊!”
阮朝阳:“孃嬢!他真是同事!”
---
清晨的重庆雾气未散,YUmi 拖着行李箱站在门口,突然转身对阮朝阳说:
“阮朝阳,我认真想了想——”她掰着手指数,“你妈妈的粉蒸肥肠,粉蒸排骨,还有麻辣腊肠……啧,这手艺不开店真是暴殄天物。”
阮朝阳正低头帮她系紧行李箱的绷带,手指微微一顿。
“我爸妈以前就是开小餐馆的。”她声音很轻,像在说给地上的蚂蚁听,“后来我爸病了,锅铲就再没动过。”
厨房里传来阮妈妈“咚咚”的剁馅声,砧板上堆着今早现蒸的腊肠,红油正顺着肠衣往下滴。林墨不知何时站在了走廊拐角,手里还拿着阮妈妈硬塞给他的糯米糕。
YUmi 突然走过来,一把抱住阮朝阳:“等叔叔身体好点,下次我们再来,帮阿姨把店开起来,咱们店名就叫——‘林女士的粉蒸肥肠!”
阮朝阳“噗”地笑出声,眼角却有点湿。她瞥见林墨欲言又止的样子,抓起行李箱怼了怼他:“干嘛?你也想入股?”
“我肯定要来的。”林墨笑着看了眼厨房。
送走他们,阮朝阳回到家里。才发现,他们特意送了一款 静音、易清洗、能微调细腻度的破壁机,并附上一张手写卡片:
“叔叔,听说您喜欢喝山药粥,这款机器可以打得特别细腻,还能做坚果露。希望您吃得顺口,早日康复。——林墨”
又送了一个 可精确控温(40-60℃)的保温杯,并说:
“叔叔,您喝热水不能太烫,这个杯子会保持最适合的温度。您随时都能喝到温水,阿姨也不用反复兑凉水了。—-林墨”
——
阮妈妈把鼓鼓囊囊的保温袋塞进阮朝阳手里时,袋子边缘还冒着热气。
"腊肠真空包装好了,底下是红油抄手,冻过的,煮的时候记得——"
"水开再下锅,加三次冷水。"阮朝阳熟练地接话,手指碰到保温袋内侧凝结的水珠。
她突然拽住妈妈的围裙带子:"妈,再给我装三份粉蒸肥肠吧。"
"现在?"阮妈妈看了眼手表,"来得及蒸吗?"
"要那种...底下垫土豆的。"阮朝阳声音低下去,脚尖无意识地碾着地面,"还有三份排骨,用老式搪瓷碗装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