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萧千策朕只向云王递交降表(1 / 2)
龙一接过玉盒,低头听主子下一步的吩咐。
“你们速去,按照皇家密法查验皇帝到底是不是先太子的骨血……
太皇太后痛苦地说,“如果验出来不是太子的骨血,立即去找淮南王,让他即刻持诏登基,撤走萧千策身边所有的龙卫。
玉盒里,是轩和帝真正的传位诏书。
当初,轩和帝被梁家军逼着立了皇太孙,又被梁家逼死、逼疯了两个皇子,他怎么肯善罢甘休?
即便萧千策是他的亲孙子,却因为母族是定国公府,他也耿耿于怀。
在世时,把真正的传位诏书,秘密放在太庙历代皇帝牌位后的暗室。
先帝驾崩之前,把密诏消息告诉了亲叔叔晋亲王、太子太傅裴太傅、宗正寺宗正萧裕和,但是具体传位于谁,内容没有明说。
玉?分成三块,三人各执一片,合起来是开密室的钥匙……
“你们尽力辅佐皇太孙,若定国公府篡权,你们可凭玉?去太庙取回密诏。
死前,他下诏想让封地的儿子都回来,但是梁家军再次以大军威胁,并且迅速以新帝名义下诏,禁止藩王入京……
最近大水淹没天奉城以及南岸数百里的百姓,梁言栀派皇家大船营救官员,因厌恶裴太傅,没有救他一家,如今也不知道他一家的死活。
七月中旬,岑大儒关于浊河决堤真相的增刊出来,聆音阁把报纸传给程云锦,程云锦传到大水围困的皇宫。
千杰立即拿给太皇太后看。
太皇太后才知道这场大水不是天灾,是梁言栀造的人祸。
可她想发动政变根本没有能力,她与晋亲王联手,把皇家宗正叫来,密谈。
此时,晋亲王才说出来,先帝还留着密诏。
之后,宗正以查看太庙是否被大水淹没的理由,去太庙祭祀祖宗。
太皇太后派了龙卫十人,护送宗正和晋亲王去太庙……
到底怎么操作的,太皇太后不知道,但是终于把这道遗诏请出来了。
太皇太后、晋亲王、宗**官员一起打开密诏,才知道,陛下传位于淮南王。
太皇太后才知道,先帝早就把绝大多数龙卫都送到笼州。
而龙一他们,只是历代皇帝积攒下来的暗处
势力的百中之五(百分之五)。
太皇太后又高兴又心酸。
定国公府最忌惮她拿到先帝的所有暗处势力其实不过一点皮**。
可笑她还一直想着扶持靖南王
哪里想到先帝早就算计好了。
没有萧千策也轮不到靖南王。
她算计了一辈子带着崔家这样那样算计在先帝跟前都是笑话。
其实在所有皇子中淮南王是太皇太后最讨厌的一个不为别的他的母妃成贵妃生前与太皇太后是死对头。
而淮南王是唯一一个在母妃**就立即被太皇太后送去封地的皇子。
他封号淮南王可封地并非淮南而是笼州不仅属于蛮荒之地离天奉城还特别遥远中间要穿过烟瘴之地一辈子别想回来。
如果在别的时候太皇太后绝对不会扶持淮南王但是现在她没得选。
昨儿她看了《长相守》再联想太子成亲前前后后虽然那个册子里说的不一定全是事实但是她的皇儿一定不是病死的。
尤其太子确实对外说是天花而御医给的结论就是……脏病不治而亡!
太皇太后痛哭了一场把萧千策叫来倒是没忍心把太后通奸的事告诉这么小的孩子。
而是问他:“你母后荼毒百万生灵你当如何?”
萧千策说:“剥夺临朝听制之权让她安居后宫颐养天年。”
“万一百姓都要求杀了她呢?”
“那……”萧千策犹豫好久最终说了一句“禁足后宫吧。她到底是孙儿的母亲孙儿不能弑母……”
太皇太后明白了。
她把晋亲王叫来把《长相守》给他看了晋亲王不敢相信:萧千策不是先太子的骨血?
太子暴毙名声太坏先帝和太皇太后当时深深觉得对不住梁言栀且萧千策是遗腹子出生就没了父亲御医那边脉案全部对得起来所以先帝和太皇太后从来没有怀疑过萧千策的身份。
太皇太后把先太子死前死后的事情都与晋亲王理了一遍晋亲王也流下泪来。
别的不说先太子去
逛青楼染脏病这个事,他都不信。
兴许是因为父皇母后都很强势,先太子的性子有些绵软,修养也不错,而梁言栀十分强势,要说他会去青楼过夜,这种事怎么都不可能。
“太子不可能去青楼,他一定就是定国公府害死的,还是那个老贼害死的。
太皇太后心如刀绞,“太子性子温和,与人为善,老贼的手伸得长,先帝不是不知道,但是却不知道他竟然敢害死太子!
老贼宠爱梁言栀,可梁言栀已经是太子妃,他怎么能害死可以登基做皇帝的孙女婿?
如果不是《长相守》,太皇太后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梁言栀与人通奸被太子撞见。
恨不能立即把梁言栀生吞活剥。
但是禁军和**都听梁言栀的,他们眼下不敢轻举妄动。
晋亲王和宗正都建议先让龙卫按照皇家秘法(比如滴骨验亲),确定萧千策是不是太子的骨血。
太皇太后说道:“不管他是不是太子的骨血,都不适合做这个皇位了。
萧千策年纪太小,根本保不住大陈,索性退位,回归本源。如果他是太子的骨血,做个闲散王爷也不错。
至于梁言栀,必死。
若淮南王上位,把梁言栀和定国公府灭了,便为先太子报了仇。
龙一带着两名暗卫,打扮成**的水师,下了船。
找机会迅速往皇陵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