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章 御史血谏,讨伐郡主的主将都是齐王发小(1 / 2)

加入书签

次日皇宫。

太后气势汹汹命人抬着萧千策上朝。

一整夜把所有事情颠来倒去想了数遍太后越想越觉得梁幼仪和齐王实乃天下第一奸贼!

她绝对不能放过。

早朝一开始一夜未睡依旧亢奋的她顶着一双更加黑的大眼圈上了朝。

少了辅国公、文国公、黄德胜的朝堂依旧满满当当旧的去了新的补上朝堂永远不缺当官的。

今日梁知夏、梁景?以及梁景湛都上朝了。

“镇远将军、梁世子你们把北方发生的事给大家讲一讲。”因为情绪激动太后娘娘的声音有些不稳。

梁知夏把前后的事讲了一遍他虽然莽撞但这是朝堂他讲得倒也规矩。

只是提到梁幼仪每一个字都是牙缝里挤出来的。

梁景湛又做了一些补充他身体孱弱但讲话有理有据不紧不慢倒是让众人信服了几分。

“朕说得不错这里面有齐王的手笔云裳那个逆贼与齐王勾结夺了兵权李桓献也功不可没若他能早点给朝廷递折子也不至于无法收场。”

文武百官听着也一时无法给予建议。

“李桓献跑了东城兵马司首领容云峰、御林军总领梁文正、丰州刺史陶煤雄罪不容恕!知情不报**

太后一定要**梁幼仪够不着齐王够不着李桓献跑了那么容云峰、梁文正、陶煤雄还杀不了吗?

尤其容云峰竟然当众骂她!

李桓献不是说定国公不能杀朝臣吗?她杀!

六部和内阁一听立即否决:“太后娘娘容云鹤大将军如今在东部苦守边境此时斩杀他的家人这不是扰乱军心吗?”

也有人反对杀丰州刺史陶煤雄:“若是他知道自己要满门抄斩定然倒向云裳郡主。”

太后怒道:“若非李桓献、容云峰、梁文正一行人弄虚作假朕怎么可能叫那逆贼夺了兵权?”

“太后娘娘算计云裳郡主和亲、换几位少将军的时候就没想到诸多恶果吗?”

“你们是想**吗?朕连处置逆贼的权力也没有了?”太后疯狂地把萧千策推到前面差点推倒在地“陛下的话也不中用了

?”

内阁大臣们看向萧千策。

萧千策稳住了自己的身子,恶劣地笑了笑,说道:“母后,朕没亲政,也没有玉玺,您摔死朕也没用。”

“你同不同意处决容云峰、梁文正、陶煤雄?”

“母后,朕早上听人说西南叛军快打到大梁城了,离京城只有两百里。母后不担心**?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内斗?您是为大陈,还是趁机报私仇?”

太后不可置信地看着萧千策,怒道:“你说什么?”

萧千策无所谓地小手一摊:“朕说什么母后会听吗?”

“逆贼勾结,妄图颠覆朝廷,你竟然觉得朕在报私仇?”

“你没听梁世子说吗?李桓献、容云峰、梁文正、陶煤雄,他们几个没参与夺兵权!你为什么还要**呢?不就是容云峰骂母后吗?”

“你混账!”太后脱口而出。

侍御史李先贤立即站出来:“太后娘娘,就算陛下尚未亲政,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您无权咒骂陛下。”

大理寺卿海大人也站出来,奏道:“请太后娘娘控制自己言行,陛下是大陈天子,您就算是陛下亲生母亲,也无权责骂陛下。”

“这是朝堂,是在议论国家大事,臣觉得陛下英明睿智,当前要事是抵挡叛军。”

……

众臣都支持萧千策,太后连连冷笑。

“若朕一定要杀容云峰呢?”太后孤注一掷地道,“朕不仅要杀容云峰,还要派兵讨伐逆贼梁幼仪!”

御史大夫任国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臣觉得不妥!”

自从黄德胜死后,几乎全大陈都在歌颂黄德胜,史官在史书上也为黄德胜写下浓重的一笔,任国荣羡慕极了。

“太后娘娘,不要再错下去了。”任国荣尖锐地指出,“俞成忠的高山军兵临城下,太后娘娘难道真如传言所说,准备凿开浊河大堤,水淹天奉城?”

徐尚书也很想知道:“太后娘娘,这是不是您的打算?”

“那是谣言,逆贼造谣,你们也信?”太后发怒,“今儿我们把话说清楚,容云峰,必杀!云裳,必讨伐!”

大家顿时炸了??

“太后娘娘,您说水淹叛军是谣言,总要拿出来抵挡叛军的办法,平息谣言!”

“太后娘娘,京城已经有一成的百姓逃走了。再不拿出政策,跑的人更多。”

“容云峰全家抄斩,容云鹤必反!”

“不能逼云裳郡主**,我们要先把眼前事处理了,再兴兵北伐。”

……

梁知夏看大家都反对太后,气得大吼一声:“你们吵什么吵?有本事你们去抵挡叛军!”

朝堂安静了一瞬,任国荣再次出口:“镇远将军,百姓养你们那么多年,你倒是去抵抗啊!武官安邦,文官治国,大陈有难,你把三十万大军都丢了,在这里狗叫什么?”

“你骂谁是狗?”

“本官就骂你是狗,怎么啦?”

任国荣一蹦三尺高,“你们定国公府端的是十分无耻!手握三十万大军,不抵抗,五名少将军都被活捉,还割让国土去救回两人来。

云裳郡主为何要反?还不是太后娘娘欺骗她去和亲?就为了换回你们几个废物!

现在倒好,为了给你们出气,叛军兵临城下太后不管,却要杀忠臣!派兵千里奔袭,只为你们这帮废物讨伐云裳郡主!

那边有三十万兵马,朝廷千里奔袭有几分胜算?大陈还能派出三十万大军吗?大陈的粮仓里还有粮吗?

这不是拿大陈开玩笑又是什么?

大陈都要亡了,老子骂你们几句怎么啦?狗,狗,狗,你们定国公府都是狗!”

任国荣骂得痛快,其他朝臣都下了狠心。

“臣附议!”

“臣附议!”

……

太后一拍龙案:“任国荣,朕当初以为你是个诤臣、贤臣,没想到你是个搅屎棍,是个墙头草!”

“太后娘娘,你不用激臣,臣清楚得很,臣就是个诤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