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不是被卡脖子,是毛衣穿反了!(2 / 2)

加入书签

太刺耳了!

?总师等专家听了这话,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研究一辈子材料,上百名院士,几十个研究所,耗费几百亿经费,结果比不上一个小商品厂,

别说生产线了,连原丝都仿造不出来,

J-160战斗机,潜艇,新式军舰等项目就因为没有碳纤维

,停摆的停摆,搁置的搁置

几十个项目的负责人急得原地乱蹦,

负责军工的领导更是动用了国际上的隐秘渠道,求爷爷告奶奶的才好不容易搞到了50吨。

结果,自己家的民企工厂,满仓库的碳纤维卖不出去!

这咄咄怪事,上哪说理去?

感情真应了那句话,不是我们被卡脖子了,只是毛衣穿反了?

但凡提早知道这个情况,谁会花几百亿从国外高价买材料啊?

戴将军有些绷不住了,起身来到了苏铭身前,一把握住了苏铭的手,

他这辈子都没这么激动过:

“苏总,您可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不管你产能多少,不管你仓库还有多少库存,在保证你们工厂正常运营的情况下!”

“有多少碳纤维,我们全包了!产多少,我们要多少!”

目前来说,T300级碳纤维不像后世那样烂大街,属于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

国家是要有一定的储备的,

万一发生战争,需要生产大量的战斗机,你临时扩产肯定来不及。

“好啊!那可太好了!”

苏铭闻言喜上眉梢,他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毕竟自己家的碳纤维属于滞销,有国家帮自己消化,那自然是高兴不已。

况且,看戴将军那激动的神情,自己好像还给国家做了贡献呢。

解决了碳纤维材料的事,?总师,刘老院士,侯院长等人急躁的心,也变得踏实起来,

回去之后,他们就可以顺利开展自己的项目了!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众专家们很好奇到底,一个小小的商品厂是怎么突破的碳纤维技术的?

来都来了,本着学习的态度,他们都想看看生产线的生产情况。

“苏总,既然咱们已经确定了合作意向,在敲定合同之前,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你家的生产线?”

一说这话,戴将军突然想到了,好奇道:

“说得没错!”

“苏总,我很好奇,你们这个厂区看起来平平无奇,到底是怎么突破这么尖端的技术的?”

“而且还能做到原材料,全套技术,生产设备全部自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