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8第六十八章 逍遥回归(1 / 2)

加入书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民歌中的阴山大草原,如今是在北辽境内。叶久舟和玉罗刹来到此地时,天还是万里无云的天,而郁郁青青且一望无际的草地有大半已是覆上金黄的颜色,猎猎西风秋水清。于高处往下望,有牧民驱赶着牛羊一边前行一边吃草,远处还有马群奔驰而过……

在广袤天地之间,人总是十分渺小。倘若脚下的山坡再高一些,无论视力好坏,俯视下方的人马牛羊,就像是在看一个个黑点、一只只蚂蚁??但只要把距离拉得够远,把范围拉得够广,就连地球也可以是个小星星,太过伤春悲秋又有何意义?

叶久舟自然不会像大文豪那样吟诵几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此番翻过阴山,不过是想领略一下北地风光,没有久留的打算??

毕竟北辽虽然兵强马壮,军事实力不弱,但在江湖武者这一块嘛……除了大宗师萧绰,就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和隔壁的东西突厥一样青黄不接。要是萧远山还在的话,他可以算一个宗师高手,但现在不也生死不明了吗?

想到萧远山,就想到前段时间的雁门关血案,叶久舟不由向身边人问道:“阿玉,你觉得大昭和北辽会不会再起战争?”

那天刀客一刀将霍休的机关小楼整个砍碎,解体的建筑和掉落的山石与山腹中的财富一同掩埋。事后霍休有没有去把自己的钱挖出来,又或者有没有哪个谁前去查看情况,拍拍手就走人的他是一概不知。

不过,因为玉罗刹曾经查出了大部分青衣楼的据点,他好奇对方有没有吞并青衣楼的打算,而玉罗刹的回答颇为玩味:“青衣楼是被吴明盯上的一块肉。”

如此一来,就算没有金鹏王朝这桩破事,霍休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攥来的家底,恐怕会以其他的方式被吴明和宫九吞并,作为他们用来谋反的资源。

既然叶久舟提到这个问题,玉罗刹后来也给他说了一些罗刹教的现状??简单来说,罗刹教目前已经扩张到一个瓶颈。不是玉罗刹或者他手下的人没有入侵中原乃至海外的野心,而是一个饱腹的人,如果在消食之前继续进食,那么只会被撑死!

叶久舟懂了,并且开始猜测玉罗刹过几年会不会像原著那样选择假死来清除一批教中的蛀虫;以及要是玉罗刹当真采用如此方式,到时候他该不该掺和其中,给某个可能会倒霉地被牵连的陆小凤提个醒。

这些八字都没有一撇的小事,叶久舟自然没有透露半个字,转头就和玉罗刹优哉游哉地便离开了大昭,步入北辽的疆域。他们北上的时候曾途径雁门关,由于时隔多月,而且还有北辽军队封锁,如今外人已经无法从“案发现场”看出当初双方的厮杀究竟有多么惨烈。

相比起刀客全靠道听途说了解雁门关那场血案,玉罗刹显然知道更多,并且更能把握大昭和北辽双方的统治者的心态:“于北辽而言,他们打着为萧远山一家报仇的旗号,如果能够不动兵马便能威逼大昭交出凶手,自是最好;如果不能,他们也不惧开战。

“而于大昭而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毕竟的确是大昭武林门派闹出来的麻烦,大昭朝廷如今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将人交出去以获和平;另一派则是认为可以敲打涉事者,却不能交给辽人,而这一派之中,亦不全是同意开战的,部分人有心寻找第三乃至第四条路。”

叶久舟若有所思,虽然知道可能性几乎没有,但还是问道:“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参与此事的人‘主动献身’,自己去北辽赎罪,以免去两方战祸?又或是陈述利害,说明整件事的缘由……”将辽人的怒火转移?

玉罗刹却道:“事到如今,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大昭与北辽停战多年,而北地苦寒,北辽早已有心鲸吞中原之地,现在难得大昭主动授柄于人,他们没那么容易后退。大昭即便能够拖过了今年秋冬,明年亦难逃一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