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 武学之路(2 / 2)
据说在很久以前,武道境界其实没有明确的划分,是后来武者越来越多,方有人依据不同阶段的特色和关隘,总结出如今通行的这几个境界划分??后天、先天、宗师、大宗师乃至破碎虚空的“神话”。武者之前路,从全靠前人指点或自身领悟,勉强变成有迹可循。
后天和先天都更加侧重于“气”,在这两个阶段,武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对身体潜能的挖掘以及苦修内力??从后天突破到先天的关隘,就是身体能否支持内力外放。而若要从先天突破宗师,要求的则是坚定看似虚无缥缈的“道”。
虽然叶久舟如今在这个世界可以被称为“宗师”高手,但是他对自己到底是怎么突破的其实还有点迷迷糊糊??即便玉罗刹告诉他,他事实上早就满足了突破宗师的条件,即找到了自己的“道”,只是因为受心障所累,所以才在先天逗留许久,所以心障一除就自然突破……
无论如何,反正程序能跑,刀客也懒得理会是不是有什么bug??是玄学也好其他也罢,左右不妨碍他继续练刀。而在和玉罗刹同游期间,他也请教过许多关于“内天地”的疑问。
按照玉罗刹这位前辈的说法,后天和先天重“身”,宗师则是以“心”与“身”相合。
在宗师之前,武者的身体拥有极限;在宗师之后,将身心合一,以“心无量”打破身体的界限,自此令自身形成一个如同浑圆天地的内部循坏,几乎不会再有力竭之时。而所谓的“心”,就是源自武者所坚定、所追求的“道”!
叶久舟思索了几天后,决定抛开那些玄乎的描述。以他自己的理解来说,先天武者就是没有目标的散兵游勇,每天就是打卡上班那样练武,过一天是一天;宗师则是有明确纲领作为思想指导,有信念且意志坚定的正规军,在信念的加持下,能够做到许多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
如果是这样说,他的确有自己的坚持。但他又不明白了,想要找到一个执着的事情明明并不困难,为什么会有先天武者被困在这一关?玉罗刹当时只回了两个字??心劫。
武者之道不容动摇。然看清自己本就是一件难事,并且在不知道未来将会如何的情况下,谁又能轻易断定如今所认定的“道”,就一定适合自己,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心劫,大多便是因此而生。
叶久舟对此很快又有疑问,如夜叉卫这等有着明确目标??即使那是忠诚且意志坚定的武者,为何说他们突破宗师却有难度?而玉罗刹给出的答案是:“他们知道太多了。”
有时候知道越多反而想得越多越杂,因而往往心思纯粹之人更容易在武道上节节攀升??知见障,便是阻碍武者更上一层楼的另一重难关。
在解开之前许多困惑之后,叶久舟练刀时好像畅快了许多,又好像只是错觉。就像是玉罗刹所评价的,他其实早已能够做到身心合一??导致他迟迟不能成就宗师的心障似乎另有缘由,以前是如何,如今也是这般,故而能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