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先贤之风(2 / 2)
萧砚舟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可知,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子们面面相觑,有人高声道:"为科举入仕!"
另一人反驳:"为光宗耀祖!"
还有人喊:"为治国平天下!"
萧砚舟微微一笑:"诸位说的都对,但读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他顿了顿,朗声道,"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话音一落,满堂寂静。
随即,掌声雷动!
"好!"
"说得好!"
学子们激动不已,纷纷提笔记下这句话。
有人甚至直接站起来,高声问道:"萧师兄,如何才能做到您说的这般境界?"
萧砚舟沉吟片刻,道:"读书不在死记硬背,而在明理。理明则心正,心正则行端。"
"那您当年是如何读书的?"又有人追问。
萧砚舟心中苦笑??他总不能说自己过目不忘,从不起早贪黑吧?
"我......"他斟酌着词句,"我读书时,喜欢先通读全文,领会其意,再细究字句。"
"就这么简单?"学子们一脸不信。
萧砚舟摊手:"读书如吃饭,细嚼慢咽才能消化,狼吞虎咽只会噎着。"
台下哄堂大笑。
演讲结束,萧砚舟站在书院回廊下,望着三三两两散去的学子,忽然问道:"对了,陆明如今可在书院?"
身旁的学子闻言一愣,随即露出几分尴尬:"萧师兄还不知道?陆师兄他......去年院试又未过,已经回乡去了。"
"又未过?"萧砚舟指尖微微一颤,眼前浮现出那个总是最早到学堂、最晚离开的清瘦身影。
陆明在书院时已是出了名的刻苦,晨起诵读时总能在梅树下看见他冻得通红的手指。
那学子叹了口气:"陆师兄去年放榜后,他一个人在榜前站到天黑。第二天就收拾行囊走了,连辞行都没来。"
说着压低声音,"听说回乡后开了间私塾,教蒙童识字为生。"
萧砚舟望着廊外飘落的梧桐叶,很是感慨。
"科考之事,原就是如此。"陈鸿儒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苍老的声音里带着看透世事的平静,"每届放榜,有人金榜题名,就有人名落孙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