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一场结束(1 / 2)
临近午时,萧砚舟搁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他从考篮中取出小桃精心准备的食盒。
正当他慢条斯理地享用午餐时,下风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干呕声。
抬眼望去,只见那位不幸的考生用衣袖死死捂着口鼻,整个人蜷缩在号舍里,脸色煞白如纸。
"呕??"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呕吐声。
萧砚舟心虚地缩了缩脖子,低头喝了口凉茶。
薄荷的清凉让他精神一振,同时也暗自庆幸系统这五十气运值花得值当。
考场各处,众生百态:有人狼吞虎咽,有人食不下咽,更有甚者干脆不吃,继续埋头疾书。
而那位下风口的倒霉考生,此刻正生无可恋地瘫在座位上,已经去了半条命。
萧砚舟不慌不忙,院试不仅考学问,更考验体力和心态。
狼吞虎咽易伤胃,空腹硬撑则难持久。
他细嚼慢咽,既让身体得到休息,也让大脑稍作放松。
用完饭,他取出小桃准备的湿帕子,擦了擦脸和手,又抹了点薄荷脑在太阳穴上。
清凉感瞬间驱散了午后的困意。
下午的考试继续。
萧砚舟展开策问题目,略一沉吟,便开始运笔。
"漕运之利,国脉所系;漕运之弊,积**已久。"
他开篇先点明漕运的重要性,笔调平和却暗藏锋芒,"臣闻吏治之要,在于兴利除弊。今漕运之困,其一在胥吏盘剥,其二在河道淤塞,其三在征调失宜。"
他的策论既指出问题,又不失分寸。
谈及胥吏贪腐时,他写道:"仓场之弊,非尽胥吏之过,亦因稽查不严、制度未善。"
论及河道治理,则建议:"可仿前朝潘季驯之法,束水攻沙,事半功倍。"
提到民夫征调时,更是委婉道:"若能变征为雇,按工给值,既恤民力,又保漕运。"
字里行间,既有针砭时弊的锐气,又保持着读书人应有的持重。
笔锋圆润处如珠走玉盘,犀利处则似绵里藏针,既显见识,又不失体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