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章 随便抄一首诗(1 / 2)

加入书签

萧砚舟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程兄既提到《禹贡》,可知其中'随山刊木'正是测量之术?若按程兄所言,大禹治水也是匠人所为?"

程景明没料到他会引用《尚书》,一时语塞。

萧砚舟继续道:"况且算学之用,岂止于此?《周礼》载'九数'为君子六艺之一,《管子》言'度、量、数、称、衡'为治国五要。若无精确算法,如何均平赋税?如何调配徭役?"

"强词夺理!"程景明脸色铁青,"萧兄既然如此推崇算学,那我倒要请教?"

他突然从案上抓起一本《孟子》,"若按萧兄的算法,可能算出'浩然之气'几何?可能解出'仁义礼智'之数?"

堂下哄堂大笑。萧砚舟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卷手稿:"这是山长命我整理的《赋役全书》,其中用均输术计算各州县税负,用盈不足术调剂粮仓。"

他展开账册,上面精确的表格与算式令人眼花缭乱,"若无这些'琐事',程兄家乡去年饥荒时,怕是要多饿死数百人。"

程景明看到账册上熟悉的家乡地名,顿时哑口无言,脸色由红转白。

萧砚舟的声音忽然低沉如铁:"至于浩然之气...确实无法计算。但若无算学,连赈灾粮该发多少都算不清,又谈何仁义?"

他指尖轻轻敲击账册,心中暗想:真理从来都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满堂寂静中,程景明额角渗出细汗,手中折扇"啪"地一声折断,已然溃不成军。

陈山长见胜负已分,急忙捋须起身,青布衣袖在烛火下微颤:"二位辩才了得。按照书院规矩,辩后当以诗会友。"

他目光在程景明面上略作停留,"不如各作一诗,以'数'为题?"

萧砚舟闻言长身而起,月白直裰在夜风中轻扬:"学生斗胆先行。"

他目光沉静地扫过程景明,既然对方主动挑事,今日就要一次把他辩得心服口服。

他挥毫泼墨,朗声吟道: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话音刚落,满座哗然。

程景明手中茶盏"咔"地搁在案上:"这...这数字竟能写出如此意境!"

但见诗中数字由疏至密,恰似雪落梅枝,终至天地一白。

寻常数字经此排列,竟生出无穷禅意。

他脸色煞白,此时已无心作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