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天地良心!(2 / 2)

加入书签

当第一袋盐晶米入仓时,连最顽固的老辈都闭了嘴。

米粒在月光下泛着淡蓝幽光,熬煮时释放的蒸汽竟在空中凝成治碱工序图。

杜倩咳出的血珠落入米汤,癌细胞突然与耐盐基因结合,在陶碗底拼出“共生治愈”的篆文。

“每粒米都是活档案。”

李冰在冬夜里抚摸稻穗,银锁片与盐晶基因库产生共鸣。

他看见明代的运河淤泥数据、鸭粪古菌的代谢图谱、当归药材的活性成分,正在米粒的晶格里进行量子纠缠。

小寒祭灶那日,**管里结出了盐晶稻种。

杜亮亮扣动**时,飞射的稻种竟在半空展开全息投影??万历年的治碱工事与2043年的基因农场重叠,吴老蔫的算盘珠正在时空裂缝里核算生态账目。

当最后一粒盐霜被稻根吸收时,祠堂废墟涌出了甘泉。

李冰的银锁片沉入泉眼,解锁了古菌孢子的终极形态??盐晶稻种自动升级的第二代基因库,正在水纹里编写千年治碱程序。

天还没大亮,下坪村的薄雾里就浮起了梆子声。

李冰踩着露水走到田埂时,金黄的稻穗正齐刷刷朝东边弯腰,露珠顺着叶脉滚下来,在粗布裤脚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瞅瞅这穗头!”

杜亮亮从稻海里钻出来,草帽檐还别着半截稻花。

小伙子两腮叫日头晒得黢黑,咧嘴笑时衬得牙格外白:

“昨夜里我拿尺子量了,最长的穗二十二公分!”

田埂上码着整整齐齐的麻袋,吴老蔫的檀木算盘珠打得噼啪响。

老会计鼻梁上架着缠胶布的眼镜,镜片反光里晃着密密麻麻的产量数字:

“东头三亩七分地,平均亩产一千一百斤!”

风从山坳口灌进来,稻浪就跟着风势翻卷。

七十岁的李大扁担蹲在田头,缺了指头的手捏着稻穗搓了搓,金灿灿的谷粒落进粗陶碗里,叮叮当当响得像唱小曲。

“这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