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2 / 2)
恰有一游方道士路过,见林府中有清浊二气,不请自来呵断癞头和尚未说完的话。
癞头和尚发现再不能言,大惊过后与之斗法,癞头和尚不敌败走。
道士并不追,取出一物让黛玉随身佩戴,吟诗一首。
蒙蔽天机造劫难,痴儿背下滔天祸。
度化不过夺机缘,谶语尽是早夭论。
若要从此福绵延,唯有万年伴身畔。
世上好事难双全,三灾四难近眼前。
见道士言语有玄机,又不曾言度化之语,爱女心切的二人忙依言照做。
不过片刻林黛玉的奶嬷嬷来报,“姐儿醒了。”
林如海夫妻想要拜谢,周围哪里还有道士踪影,只得携手去见爱女黛玉。
那时黛玉虽千般伶俐,不过是尚未启蒙的幼童,只依稀记得自己去了一雕梁画栋所在,双亲一哄便抛在脑后。
谁知自烧退后,黛玉时长入梦至那处雕梁画栋之所,奈何视线有限又不能移动。
怕惊吓到家人,黛玉只自己留心,月余功夫才摸清自己竟附在一株小草上。
偏那时贾敏查出身孕,林如海升任兰台寺大夫,兼维扬巡盐御史,家中忙乱非常。
待至维扬家中事务理清,贾敏也到了分娩之日,苦苦挣扎生下一哥儿。
这哥儿只比黛玉身体略强一二,片刻离不得人,聪敏懂事的黛玉未免大人忧心,并未言说。
谁知不过二年,哥儿病死,贾敏也一病不起,不过一载也去了。
林如海官衙事忙还要顾及内宅丧事,亦是筋疲力尽,等留意起自己独女黛玉时贾府的仆妇已到了门外。
万般纠结下,林如海忍痛将爱女送往都中岳母家,并托其启蒙教师贾雨村看顾。
几载光阴里黛玉不止知晓梦中那一处有一比她略大些被称作世子的小少年,更知晓少年并无父母兄弟在身畔,唯有几个忠仆。
虽不能通言,视线亦有限,黛玉却珍惜起这梦境来。
如今已能熟练控制小草的叶子来表达喜好,便是丧母弟亡之痛也略减几分。
那位世子见养在白玉盆中的福禄小草通人性,愈发喜爱,时刻带在身畔,几乎有求必应。
近几日讲书的刘先生早年在海上讨生活,后来流落番邦数载归来,因在海上漂泊多年,腿脚落下毛病,只能以说书为生。
因有这段传奇经历,讲的故事比旁的说书人多不少惊心动魄之事,被举荐入代国公府。
小世子本不喜欢,但是瞧福禄小草喜欢,便将人留下,每日讲半个时辰。
起先刘先生还担心自己讲的不好,曾偷偷问过管家原因。
这问题管家也曾问过,那时他家小世子道:“听太多,会压得不长个。”
黛玉反驳,何嬷嬷说她衣裳短了要裁新的,分明长了个子!
偏生这一株小草不争气,几年来竟是未长寸许,非她之过。
可这反驳之言并不能被听到,无可奈何的黛玉只能盼着早些入睡,多多听些。
奈何这入梦一事不随心意,时长有讲到中途才闻动静。
今儿正说到刘先生在船上遇到海匪打劫,刚躲过一劫,谁料流寇又袭。
正值生死紧要关头,厅外忽有人急跑来报:“大少爷来信了!”
横倚在太师椅上的小世子利落跳下,“快将信给我!”
说着,小世子三两步上前一把夺过书信,一目十行看完,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欢喜,“大哥要回来了!”
“忠叔,你去去码头候着,不,我亲去守着。”说着,便要往门外奔。
“只是送了信,算算还有些时日才到。”被唤忠叔的老管家擦一把泪,“还是让老奴守着,只要见着船,立刻让他们给您报信。”
怕劝不住,管家忠叔又补一句,“不然大少爷知道您在码头吹风,又该罚老奴了。”
“瞧你那点出息,你安排人守好便是。”说着小世子转身捧起白玉盆,“大哥要回来了,你高不高兴?”
黛玉晃动着叶片回应,为他有亲人归来高兴。
“真乖,等大哥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