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传言(1 / 2)

加入书签

出乎所有人意料,晋绥战争很快就打完了,国丨军在蒙古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速胜,可是战争并没有结束,蒋部长要趁势在西部完成剿匪大业,更多兵马发往西北,连他自己也要亲往西安督战。

刘琼越没有回到漳县,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力枪丨支和粮食离开家乡,源源不断地输往无望的战场。

国内形式越来越复杂,刘珉之熄了年轻气盛的火气,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刘伯参整日忧心忡忡,病的离不开床,还要看五六份报,念念叨叨大儿子不来封家书。

“老爷,大少爷行事稳妥,会保全自己的。”

“打着战,哪能不忧心。”

刘伯参将报纸盖在胸口,他瘦了不少,一张报纸打开,整个人都被罩进去。

“咱们的囤粮还有多少?”

战争让粮食越来越值钱,刘记米铺坚持不涨价,生意十分红火,到后来,不得不搞出限量销售,每家店铺只卖两百斤,早晨一开市就被抢光了。

钱管家一一回答,将米铺的存粮、田庄的余粮和刘家粮仓里的囤粮仔细报来,加在一起还能有一二万石,能在漳县细水长流地卖一整年。

刘伯参松了口气。

“记住,粮仓的粮千万不能动。”

“我晓得的,老爷,”钱管家沉吟道,“还有件事,咱拿不定主意。”

“你讲。”

“大少爷在军部管事后,一直是咱们刘家米铺向军务部供粮,平日里都是赵副官亲自接应咱们的粮食,可是前两天赵副官自个儿不来了,派了个姓孙的年轻小子,那小子还算客气,可是瞧着有些莽撞样儿??老爷,这生意咱还做不做了?”

“姓孙的小子?哪家的孩子?”

“外地人,在漳县没根基,查不到背景。”

这就难办了。

刘伯参沉吟许久,还是拍板道:“做,这生意得做。军务部怕是看我儿子不回来,想要造反,咱们不能被他们拿乔,人家见咱们让一步,该往死里欺负咱们去。”

刘伯参喘了几口气,继续说:“这生意你和二少爷轮流盯着,你们俩得亲自盯着,一点把柄都不能给人家握住。”

钱管家得了确切的令,松口气。

“我晓得了,老爷。”

一直乖巧旁听的刘珉之赶紧跟着表态:“我知道了,爹。”

好在刘珉之是个闲人,多份差事也无关紧要。

军工部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工厂机床,生产些治安巡查队需要的粗糙消耗品,前线的军火多从国外购买,犯不着他们后方操心。刘珉之随手记录下今天的生产情况,回办公室等下班。

似乎斗志就是这样一点点磨没的。

刘珉之百无聊赖地喝着茶。

“珉之。”

“嗯?”

刘珉之懒散地睁开眼。

“你最近见着苏小姐没?”

又是八卦他的。

刘珉之闭上眼,慢悠悠道:“没有啊。”

“你……”同僚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不说了。

刘珉之没往心里去,下了班,他还要去米铺,护送今天去军务部的粮食。

这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不过是双方当面点清,省的日后出问题被秋后算账。

那姓孙的圆头圆脑,短脖子里全是褶儿,能塞进去两斤肥肉,瞧见刘珉之总是点头哈腰地喊少爷。

“孙长官,请你过目,每袋五十斤,这里二十袋,正好一千斤。”

“是是是。”

“孙长官,你还是挨个瞧瞧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