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邱秋进京了(2 / 2)

加入书签

“噫,这可不就巧了。”小二利落地把书一箱箱搬到邱秋的房间,“我们店里恰有其他举人住呢。”

他笑的看不见眼,脸上出现一种有荣与焉:“张书奉张郎君,您认识不,他可是青州解元,年轻的很,才及冠没多久,小郎君你也年轻,哎呀,瞧瞧这文曲星聚在一块了,真让小店蓬荜生辉啊。”

解元,就是第一名,和邱秋是两个极端,邱秋他老家荆州的解元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邱秋远远看见过一眼,考中解元后,就被一户富商捉回去做了女婿,听说新婚燕尔,这次的会试都不来了。

邱秋淡淡嗯了声,接下来无论小二跟他说什么话都不回应了。

他自找没趣,搬完东西悻悻地走了,想必是考的不怎么样,脸色这样冷淡。

看人走远了,福元关上门,回头额头上黄豆大一滴汗:“少爷,当真是想不到这京城客栈竟这样高昂,想必是正是赶考的时候店家们都趁机抬高物价。”

他闲不下来,给邱秋铺床:“我一会儿就去找找能不能租间宅子住,总住客栈全都要花光了。”

这屋子挺大,旁边还有一个小间,刚好可以给福元住,邱秋带了三个大书箱,都是用藤条编成的,本是结实透气,藤条的纹理也颇为美观,但邱秋脑海里闪过在街上行走时也路过几个人,他们手提红木书箱,上雕花纹,看起来就价格不菲。

相比之下,邱秋的行李倒像是乡下给猪割草的藤筐一样的东西了。

他下巴紧紧绷着,从一个箱子里掏出一本书摊在木桌上看。

福元不识字,之前邱秋他娘,让他学过,可他总是学不进去,觉得那些书上的东西晦涩难懂,人说话都不够学的,还要去学写字做文章,他头都要大了。

因此,他对读书人总是多几分钦佩,尤其对自家少爷更是骄傲自豪。

福元夸道:“少爷真是用功,刚到就开始学习了。”

邱秋手指捻着薄薄的纸张,还想要捻透一样,他莫名有些不开心,脑子里闪过这一路走来形形色色的脸庞。

“福元,我想回家了。”

福元不知道少爷这是怎么了,只知道出门前主母叮嘱他的要照顾少爷好好考完会试,他如临大敌,害怕邱秋真的临阵脱逃,摸着脑袋,好半天才想出来话劝慰他:“少爷坚持住,等到考完试咱们就可以回家了。”

邱秋闷闷地嗯了声,埋头读起书来。

他不是个聪明人,又容易被纷扰外界吸引去眼光,先生知道他的毛病,多次叮嘱他要抓紧学习,不能荒废。

也多亏后头有教书先生,爹娘殷切督促,不然这举子还轮不到他来做。

*

到了吃饭的时候,小二上来问是下去吃还是在上面吃。

邱秋颓丧的劲儿过了,很快精神饱满,他是个没心眼儿忘性大的,对京城的好奇向往压过其他感受,跟着小二下去坐在堂厅里吃饭,又特意叮嘱他们记得留出去看房的福元的饭。

太阳的余晖照在店门前的那条街上,又斜斜地照亮半面门板,光亮不似夏天那样毒辣,柔润多彩,像是带糖霜的柿子饼,门口秋叶飒飒,又有几分寂凉肃杀。

客栈人多了起来,有不少人赶在傍晚回来,长长的影子印在门前地面上,让邱秋还没看到人就先看见人影。

这次过来的是像是几个书生,邱秋看着穿着长袍,依稀捧着书箱的影子,警觉地抬起头,嘴巴嚼馄饨的速度都慢了。

进来的果然是几个书生,摇扇晃头,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拳头砸进手掌,想到什么好诗说给同伴听。

他们在离邱秋不远处坐下来。

看起来和他没有什么不同嘛,邱秋嘟囔,他们之中会有那个解元张书奉?他格外在意这个。

从他口中呼出小气流吹起勺中带着葱花的汤汁,小小地咕噜一声。

那群人中有一人闻声看过来,相貌俊朗,挺拔如松,看见邱秋那一瞬间微微一愣神,接着礼貌性地颔首,又加入谈话。

他们似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