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 / 2)
李世民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楚天青那番话在他脑海中反复激荡。
“科技......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术?”
他心中默念着这个略显陌生却又能理解的词。
同样的人,同样的时间,十倍、百倍的财富?
若真如楚天青所言,那这科技所汇聚起来的力量,将是何等恐怖?
这绝非仅仅是账面上财富的增加,而是整个国家筋骨血肉的强健!
如果朝廷能掌握并推广这“科技”,让天下各处工坊、田地、矿山的产出效率都飞跃提升,那百姓对世家土地的依赖必然大大降低。
朝廷掌握了能让“物产丰盈”的钥匙,世家赖以生存的资源垄断,岂不是真的要被这“巧思精工之术”给撬动了?
这比单纯依靠政令打压,似乎更加釜底抽薪,也更加......堂堂正正!
但问题是......这怎么做得到啊!
李世民心中的澎湃激情稍稍冷却,被一个更现实、更沉重的难题所取代,少奇他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随即叹道。
“天青,自尧舜禹时代,历代圣君贤相,哪一个不想国富民强?哪一个不盼着百业兴旺,仓廪充实?”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招徕工匠......这些道理,这些举措,史册上记载得还少吗?先贤们殚精竭虑,所为的不也是提升这‘产出’之力?”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
“可时至今日,田亩产量虽有起伏,何曾有过十倍、百倍之增?”
“工匠技艺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却也多在‘巧’字上做文章,能省几分力、增几分色已属不易,十倍,百倍,怕只是妄言。”
“因为重点搞错了。”
楚天青不由的说道。
“周朝定鼎,分封诸侯,礼乐制度森严,看似秩序井然,却也定下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格局。”
“重‘道’而轻‘器’。”
“重‘人伦’而轻‘物性’。”
“圣贤之道,治国之策,人伦纲常,被奉为至高圭臬。而探究自然之理、钻研器物之巧、提升百工之技,却被视为‘奇技淫巧’,是‘小道’,是‘末流’,登不得大雅之堂,更入不了庙堂之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