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第34章(1 / 2)

加入书签

一顿饭的功夫,食肆里五张桌子来回来去总共进了七桌食客,有单独一个人来吃的也有几个学生结伴过来的。

桌上的菜真就来回来去这三四样,就连配菜都差不多,切成小丁的酸萝卜,从坛子里拿出来的浸辣椒,配上不那么辣的仔姜和葱段,铁锅烧热大油一过,没什么菜会不好吃。

谢九九看得认真,觉得裴元这法子正经不错,便把已经在心里琢磨好些天的想法也说出来。

她本来是想要借云客来靠着街的那一扇窗户,把窗户打通另做个小门,支两口锅专门做外带的生意。

云客来离码头近,城外码头边上不是没有食肆饭铺,不过都是支个棚子摆两张桌子,卖些茶水和炊饼,面条凉粉这类容易做的东西。

这些吃食,在码头做工的苦力脚力们吃合适,有时候都不用桌子板凳,蹲在路边三下两下吃完,再跟店家讨一碗水喝了,装粉装面的碗都干净了。

但对于那些跟着船停靠在码头的人,就不怎么合适了。除了一些干饼子,其余那些汤汤水水怎么好带到船上去,就是他们肯带,人家做生意的也不能叫他们连碗都端了走。

“我也不跟街上两家早饭铺子抢生意,他们辰时末就收摊了,咱们店里的两口锅就跟着云客来进客的时辰开张,想来也不会有大意见。”

如今出远门,最容易携带的干粮就是炊饼煎饼,不容易坏又放哪儿都行,即是压扁了压碎了照样能吃。再不然就是各种油炸之物,撒子麻花,炸鱼腌肉。

容县码头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河鲜湖鲜,拿面糊一裹下油锅一炸,炸酥脆了拿油纸包好,夏天存放个三两天没问题,天气要是凉下来,还能存放更久。

云客来家底子比城外那些摊子铺子要足,连包油饼炸货的油纸都是以前谢德昌找了好久,才在两条街之外的杂货铺定下来的。

“陈妈妈可会做糖油团和葱油饼了,外面做的都没有她做得好吃。这一手我也学会了,等回去我让秦娘子也学,她学会了就专门负责卖这个。”

“客人的话也不着急,县城里那些老客本就喜欢在云客来点菜带回去吃。码头上的新客,交给何奎去想法子。

我不叫他白忙,油锅里炸的鱼虾必须新鲜,他每天来回给送货赚一份钱,要是有船上的贵客不愿意下船不愿意走这一趟,他给来回的跑腿我还给一分钱。”

“要是买得多的,还能送他们两个竹筒,装糗粮炒面岂不正好。”

说起自己这本生意经,谢九九总有说不完的话。裴元耐心听着,时不时还要搭茬问两句,看得路过两人的书生路人们,都忍不住回头再多看一眼。

俊朗的年轻书生带着容貌姣好的妻子进了山门,夏日炎炎,多看两人一眼也觉得养眼得很。

有两个书生连连回头看过裴元和谢九九,下山的脚步都匆忙了几分,恐怕是被两人勾起了心绪,着急下山回家找妻子去。

进了书院,裴元先带着谢九九往李院监住的小院子去。院监负责看管生徒行为执行学规,轻易不离书院。

李院监是带着妻子和书童仆从住在山上,只有过年那段时间,书院里放假了才会回府城的家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