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1 / 2)
店子里生意好,老板也没功夫瞎聊,客气两句也就忙去了。
在巷子口的小食肆里吃一顿饭,那叫一个热闹。后厨和前面那道帘子就没放下来,也正因为这样,满满的锅气和油烟也都冲前面来了。
吃到一半还有个年轻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来拼桌,老实巴交的站在一旁问谢九九对面有没有人。谢九九赶紧把菜盘子往自己这边挪了挪,“没人没人,嫂子你快坐下。”
这种开在街头巷尾的小食肆,吃的就是一个便宜量大不磨叽。
年轻妇人坐下没一小会儿,一菜一汤就上来了。一个香干炒肉,香干多肉少,肉切成碎碎的沫就是借个味儿,主要是吃香干。
还有一个酸辣汤,酸菜是老板自己家里做的,放上一点晒干的鱼仔提鲜,一大盆端上来泡饭都够了。
谢九九从来没跟人拼桌吃饭,难得有这么机会,还趁机跟这年轻的妇人多聊了几句。
这妇人姓秦,也住在城南。要说远近大概跟自己家里就隔了三条街,只不过那边多是一进的宅院,住的也多是租赁户,有些甚至一家子租不起一个院子,就两家三家合伙租下一个。
秦娘子家里原本还过得去,去年家里丈夫干活的时候摔断了腿,家里才逐渐捉襟见肘起来。
今年过完年,丈夫的伤养了个半好就出去找活干了。
秦娘子闲不下来,也在外面找了个活计,给绣坊当杂工,整理丝线布料搬搬抬抬的,累是累些但每月赚的钱要比在家接绣活儿赚得多。
“邻居都说我在家待着更好,接些针线和洗衣的活计,赚两个是两个,留在家里还能照顾孩子。”
秦娘子说起这个就不禁皱了眉头,“我男人摔断了腿,以前能上梁,泥工木工都能干,现在只能带人接些小活儿,自己再赚个杂工的钱,这又能有多少。”
“我出来,一个月能赚二钱银子,在家里给别人洗衣裳一钱都赚不到。绣坊的老板人好,我去干活包吃,每天早上出门前把饭菜给孩子留下,他们热一热就行了。”
绣坊一个月也有两天不上工,那两天就在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一遍。
这么干肯定是不如自己天天守在家里干净整洁,但一个月多一钱银子,一年就能多一两二钱,还省了每天自己吃饭花的钱,这一年到头多出来的,手头自然要宽松些。
“那是比留在家里强些,今天嫂子出来是带孩子打牙祭来了?”
“可不是,说好了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俩听话些,一个月就带他们出来吃两顿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