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任务反恐信仰(1 / 2)

加入书签

冰冷的命令在频道里回荡,如同铁水浇铸。

“……狙击手保持原位待命!凌木,你进入阶梯教室,正面接触目标‘白鸽’……”

“我反对!”袁朗的声音猛地切入,像一柄淬火的匕首,带着罕见的焦灼和不容置疑的强硬,“大队长,凌木经验不足。这是最高级别的心理对抗,她没经历过这种……”

他似乎在寻找一个足够有分量的词,“……这种纯粹的、以自身为殉爆点的疯子。我进去拖住她,凌木接替我的位置,她的枪法足够完成任务。”

频道里死寂了一瞬。高处的寒风卷过袁朗的脸颊,他紧贴着冰冷的水塔,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狙击镜死死盯着那扇门,仿佛要穿透厚重的门板,看清里面那个女人的每一个微表情。

他脑海里闪过凌木那张平时总是带着点漫不经心、关键时刻却锋利如刀的脸。她很强,毋庸置疑,但“白鸽”林静……那是另一种维度的怪物。

“袁朗。”铁路的声音在后方的指挥频道响起,沉稳得像海底的礁石,瞬间压下了所有躁动的电流声,“质疑驳回。理由:第一,目标为女性,凌木在性别上具备天然接触优势,能最大程度降低其初期敌意。第二,凌木的专业是军事心理学硕士,她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分析能力,是撕开对方心理防线最锋利的刀。而你,”

铁路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量,“你的位置是最终清除的保障。当目标暴露在你枪口下的瞬间,我需要的是绝对把握的一击必杀。这是命令!重复:凌木执行接触任务,袁朗负责最终清除!完毕!”

“……”袁朗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所有的话都被堵在胸口,化作一股冰冷的铁锈味。他狠狠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冰封的决绝和沉甸甸的托付。“……一号收到。保证完成任务。”声音从齿缝里挤出,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

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凌木推开了那扇隔绝生死的大门。

惨白的灯光涌出。她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头发沾着硝尘,深邃的目光平静地穿过血腥与恐惧的迷雾,投向讲台。

林静的目光迎了上来,带着审视,带着一丝了然,甚至……一丝温和的欢迎。

“欢迎加入我们的课堂,战士。”林静的声音依旧悦耳,如同清泉,却浸泡着致命的剧毒。她的枪口没有指向凌木,而是稳稳地对着身前。

就在凌木踏入教室前的刹那,她左手闪电般探出,精准地抓住了一个坐在前排、因过度恐惧而身体僵硬的男生的衣领,像拎起一只待宰的羔羊,轻而易举地将他拽离座位,挡在了自己身前!

男生发出一声短促的、被扼住的呜咽,身体筛糠般抖动着,成为林静最完美的人肉盾牌。林静的头和持着遥控器的右手,巧妙地缩在男生瘦削的肩膀后面,只露出一双平静到令人心寒的眼睛。

“放下枪,战士。我们不需要武器来探讨真理。”林静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也不必脱下装备那么麻烦,”

她看着凌木下意识摸向战术背心卡扣的手,微微一笑,“我对你的装备没有兴趣。你只需要……坐到后面去,像个真正的学生一样,安静地听。听我讲完最后关于‘本源’与‘寂静’的篇章。我保证,”

她的目光扫过凌木腰间的配枪,语气轻柔得像在谈论天气,“在你听完之前,你和这些孩子们,都会很安全。我对你,没有恶意。”

没有恶意。这句话在弥漫着血腥味的教室里,显得如此荒诞而恐怖。

凌木的动作顿住了。她看着林静那双平静的眼,看着挡在她身前那个抖得像风中落叶的男生,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被绝望和迷茫占据的年轻脸庞。

她缓缓放下了摸向卡扣的手,没有再看林静,也没有看那个被当作盾牌的男生,仿佛他们只是教室里无关紧要的摆设。她迈开脚步,靴底踏过冰冷的地面,发出清晰而稳定的“嗒…嗒…”声,径直走向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了下来。

坐姿挺拔,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像一个真正来听课的学生。只有那双眼睛,深邃而专注地投向讲台的方向,仿佛在望向林静灵魂的终焉。

林静的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像是教授看到了一位好学的旁听生。她调整了一下身前“盾牌”的位置,确保自己依然处于完美的庇护之下,然后,那充满奇异魅力的声音再次流淌出来,继续描绘着那个虚幻的、没有科技污染的田园牧歌,以及死亡所通往的宇宙终极寂静。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我们摆脱了物质的束缚,意识归于那纯粹的‘本源’,个体与宇宙的边界是否……”

“林教授。”一个平静的女声从教室最后排响起,不大,却清晰地打断了林静诗意的阐述。

林静微微一顿,目光投向凌木,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但更多的是探究的兴趣:“请讲,战士同学。”

“您刚才提到‘意识归于本源’,”凌木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在探讨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这种‘归于’,是物理层面的消散,还是某种精神层面的永恒存在?如果是后者,它的载体是什么?如何证明这种‘永恒’并非人类面对死亡恐惧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式的幻想?”她的问题尖锐而直接,直指对方理论的核心逻辑矛盾。

林静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光芒,但脸上的温和笑意丝毫未变。她没有丝毫迟疑,声音依旧平稳而富有感染力:“很好的问题。这触及了‘本源论’的哲学根基。物质会消散,但‘意识场’??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基础的信息波??是宇宙的固有属性。个体的消亡,只是这个‘场’的一次轻微扰动,其携带的‘存在印记’会融入更宏大的背景辐射,成为宇宙‘寂静’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一种永恒……”

“那么,‘存在印记’的独特性如何保证?”凌木紧接着追问,语速平稳,步步紧逼,“当无数个体的‘印记’融入同一个‘背景辐射’,个体的独特性是否被彻底抹杀?这与您之前强调的‘个体生命本真价值’是否存在根本矛盾?”

“……”林静沉默了一瞬,脸上的笑容似乎淡了那么一丝丝。她调整了一下身前“盾牌”的角度,手指在遥控器光滑的表面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凌木清晰地捕捉到。

她在思考,在组织语言,但她的眼神依旧平静,呼吸没有丝毫紊乱。“个体的独特性,在于其回归‘本源’时所携带的独特‘振动频率’,它如同星辰的光谱,在融入寂静时,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凌木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从哲学悖论引申到物理学中熵增定律与“回归有序本源”的矛盾,再质疑所谓“纯粹寂静”是否等同于宇宙热寂的死亡状态。她的问题精准、犀利,像手术刀一样试图剥开对方理论华丽的外壳。

林静始终应对自如。她的回答逻辑严密,引经据典(甚至包括一些前沿的物理学假说),用诗意的比喻和宏大的宇宙观巧妙地化解质疑,将一切悖论都纳入她那自洽的“信仰”体系之中。

她的声音始终温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宽容,仿佛在教导一个天资聪颖但尚未开悟的学生。她受过最顶级的训练,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心理防御,都堪称完美无瑕。她甚至利用凌木的提问,将话题引向更深奥、更玄妙的领域,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她描绘的“真理”图景的吸引力。

时间在冰冷的问答中一分一秒流逝。讲台下,一些学生的眼神在极度的恐惧和那宏大“理想”的诱惑之间摇摆不定,如同风中残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