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第27章(1 / 2)

加入书签

灵蕴学堂,是以薛氏的名字命名的,它是房陵县百年来开办的第一间学堂。

当初为了把它办起来,薛氏走遍了县城和乡下的人家,还在县衙门口讲了许久免费的启蒙课,要不是徐家三个孩子和县令家的孩子打成一片,有了县令的支持,大家又一块儿帮着说服邻里乡亲,这学堂办起来还不知道有多艰难呢。

那时候薛氏每日不辞辛苦去到别人家里说服大人,徐素湘几个人就和那些孩子们玩在一起,当然,对方要是排斥他们,玩不到一起,徐素湘就用蛮力把他们打服,徐砚临和徐英见他们服了再给他们念《三字经》和《百家姓》,教他们认自己的姓氏,算家里几口人、几亩田,引着他们说要上学……

房陵县的百姓生活贫苦,一听说要交束?大人们毫不犹豫就摇头,薛氏就说不要银钱,家里送一把豆子,两棵青菜或是半捆柴,都算束?,只要孩子好学,并不计较束?多少。

一番劝说下来,大人们几乎都有所松动,毕竟,原先整个县里能读书的也没几个,还要千里迢迢到隔壁县去上学,如今有近在眼前的学堂,束?收的又少,自然可以考虑考虑。

但送走了薛氏,回头一看自家娃儿被揍得鼻青脸肿顿时就翻脸跳脚,奈何徐家男人被宋县令招去县衙当了县尉,他们惹不起,只能在屋里大骂徐素湘蛮丫头。

爹娘敢骂,孩子们却是不敢骂的,还要乖乖听徐素湘的话,给爹娘展示自己刚学的字和算术,大人们一看,又欣慰起来,觉得这个学可上。

灵蕴学堂办起来时,花小蕊刚刚一岁,还是个奶团子,她娘生了四个丫头,没想到第五个还是个丫头,她不耐烦带,就扔给了四个女儿。她那四个女儿都想读书,但花大婶嫌她们是赔钱货读了也没用,就算家里杀猪存了几个钱也不乐意拿出来给她们上学。徐素湘就教她们自己上山捡柴禾、挖野菜、采菌子,不拘送什么,只要薛氏收了就行。

四个女孩儿靠着自己如愿进了学堂,奈何还要带着刚断奶的妹妹,于是花小蕊就成了学堂里大家伙的团宠。学堂里经常课上到一半就响起婴儿哇哇的哭声,大家伙就凑上来问“是不是饿了”“还是渴了”“噫,是尿裤子了”。

所以,把花小蕊带大,学堂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功劳,包括徐素湘。

她现在看着花小蕊,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花小蕊在学堂长大,是唯一一个三岁启蒙还不需要交束?的孩子,她对薛氏还有徐家人有着极其深重的感情,十岁时得知他们一家得了大赦要迁回京城,她像第一天断奶一样把眼睛都哭肿了。

学堂被关,是她心里到现在都过不去的坎。

“都怪我没用,保不住学堂。”花小蕊眼泪一颗一颗地落下,可见是真的伤心了。

徐素湘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声音不自觉柔软起来:“这怎么能怪你呢,当年学堂办起来,也不是凭着一人之力的。”

花小蕊擦干了泪,抽了抽鼻子道:“家里姐姐们都出嫁了,有自己的家务事要理,我原想着像素湘姐姐你们当年那样,挨家挨户地说服他们,可那些人见我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根本不听我说话,只一味地要给我说人家……”

“去的家里多了,邻里就有了谣言,说我不要脸,想嫁人还主动送上门,说县里年轻的男儿们都跟我是相好,不然怎么老进出别人家……”

听到这里徐素湘忍不住怒了,她一掌拍在桌上,还没来得及说话,花小蕊就骂道:“呸!他们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要嫁也不嫁那样的睁眼瞎,成日里正事不做,光知道搬弄是非,‘礼法’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我是铁定不嫁他们的,他们听了我的名声也不敢娶,我娘看见我就发愁,这才攒了盘缠到京城来,就为了投靠我十二姨,好把我给嫁出去。”

花小蕊现在十八岁,花大婶前面四个女儿在她这个年纪都生娃娃了,她能不着急吗?

徐素湘想到自己的婚事,知道盲婚哑嫁的后果,便问她:“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