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月静好(2 / 2)
“姐,你们学校咋样?和慧姐姐、柳姐姐分一个班了吗?”
“本来不会的。高中班大多是初中原班人马。但我们仨都是校篮球队预选队员,结果全给分到那个‘文体班’??高一八班了。”
“那挺好呀,在一个班更亲近。”蒋梦言为姐姐高兴。
晚饭后,天气依旧闷热,姐弟三人搬了小竹椅,在房前的暮色里乘凉聊天。
“到底是县里的中学,校园真大!光篮球场就有十几块!”蒋雪梅语气里透着初入新校的兴奋。
“梦言,你当班干了吗?”蒋雨竹问道。
“老师让我当学委,我推了。怕经常抽出去画画,耽误班里的事。”
“真是人比人气**!你是不想当,我是想当不让当!”蒋雨竹还在为丢掉的“官衔”耿耿于怀。
“好了,别纠结这个了。小七提醒得对,一心一意抓学习才是正理!”蒋雪梅劝道。
话到此处,蒋梦言觉得很有必要发挥一下“家庭政委”的作用,再给两位姐姐“洗洗脑”。
“四姐说得对,抓紧学习比什么都重要。虽然现在国家还在搞运动,但这种状况不可能长久。国家终究要转向抓经济建设。那时,就需要海量的文化人才、科技人才。我们现在就开始重视学习积累,是不是就能在别人醒悟前占得先机?”
蒋雪梅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两年后四姐就高中毕业了。四姐,你想过那时该怎么办吗?”蒋梦言侃侃而谈,为蒋雪梅分析展望未来。
“眼下看,回乡务农似乎是注定的结局。这是家庭和你个人都难以改变的轨道。想到这儿,四姐,是不是有种说不出的沮丧?”
蒋雪梅再次点点头。
“但我要说,命格是可以靠自己努力改变的!我们不拜天不求地,就凭自己的奋斗,就有可能搏出转机!四姐,你一定要相信!”
蒋雪梅先是点头,继而摇头,显见内心的渴望与挣扎。
“我在这里做些假想和推理,四姐你来判断选择。”
“第一条路:靠运动成绩。”蒋梦言条理清晰,“现在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文体建设。四姐你身高够,有运动天赋,又是校队球员。可以考虑勤学苦练,争取进省队。就算省队不行,县里单位招工时,也会特招有运动特长的青年。四姐你看,这是不是一条能让你毕业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的路?”
“第二条路:靠劳动表现争取上大学。”他继续分析,“现在大学只招‘工农兵’学员,需要基层推荐,条件苛刻??突出贡献加样板意义,**挑一,难如登天。对我们来说,基本没戏。这第二条路,可以不用多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