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游说(1 / 2)
老程家最近面临了一个大难题,地里的蔬果成熟太多了,仅一家私房菜馆完全吃不下老程家的出产。果实堆成小山垒在地里,连家里的猪都吃上了番茄黄瓜。
不给吃不行,就拿番茄来说,成熟了不赶紧摘了,会烂在枝头上,掉落在地里。但是鸡鸭猪吃了蔬菜的好处也十分明显,养在石头房那边的十多头猪,一天一个样儿,身条长得白白净净的,看体格子就知道将来轻不了。
阿古和程幺妹年轻力壮,尤其是阿古,天天把猪看得比孩子还精细,常常挑堰塘水回来给猪洗澡,猪圈里很少有异味飘出。
家里的鸡一只只更是精神抖擞,下双黄蛋、一天下两枚鸡蛋都不是稀奇事。
但是就这样放弃蔬菜售卖,程野实在不甘心。她也想过去城里卖菜,但是凤凰岭离省城实在太远,就她们县城,附近周边村里的农民已经让市场饱和了。
应季的四季豆,五毛一斤还带挑选。
蔬果不不禁放,天气渐渐热了,摘了两天就会变得焉耷耷的。等运到省城,味道水分失去了原有的新鲜不说,还容易烂掉亏本。
如果在城里有个门店就好了。
程野在脑海里扒拉亲戚朋友里有没有做这方面声音的,倒是真让她扒出来一个。这个人是她外公家那边的一个大姨,那位大姨可不得了,年轻时候和家暴的丈夫离了婚,一个人上了省城,在满是本地人和男人堆里走街串巷卖菜卖豆腐干,主要是卖豆腐干的,吃了很多苦,到后来小有家底。
她们家本来和这位大姨联系并不密切,还是后来程四柳去世后,张宝丽不想再去温州,这位大姨递来橄榄枝,叫去她公司当销售员,渐渐走动了起来。
说起来,程野对这位大姨感激居多,不仅让她妈张宝丽后半辈子有了奋斗的目标,从已故之人的悲痛中走出来重新开始新生活。当时她书都快念不上了,还是这位大姨给的学费。
其实程野不是没有想过破局之法,但她年龄实在太小了,造成了很多局限。程铁木一辈子老农民,省城都没去过。不然联合村里人大面积种植,形成规模效应,引来外地蔬菜批发商进货也可以。
国家菜篮子工程从1988年开始计划实施,到去年1999年的时候,已经实现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菜篮子已经达成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态。如今正在开始实施第三阶段计划,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村收入为目标在进行。
凤凰岭的土地不多,无法形成大型蔬菜基地种植规模,只能走小而精的路线。但是这个“小”的定义,并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是要以村以镇为单位,否则后续难以为继。
凤凰岭不是没有引来外商投资,在程野记忆里,有老板过来承包土地种植西瓜、种植青皮梨子、种植长南瓜,到最后村长从福建那边引回来红心蜜柚,家家户户种上了柚子树,便再也没有变过。
刚开始柚子种出来味道不错,后来不知道是化肥农药打多了,还是土地板结土壤费力下降,结出来的柚子品质下降,柚子吃起来涩涩的。柚子从最开始2块一斤,到后来五毛一斤都无人问津。
最后下湾村的柚子树变成了景观树,一年四季绿油油的,景色着实不错,只是这片土地再也无法产出什么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买房定居,很少回来,即便回来也是过年回来待两天,给老祖宗上上香,年后大门铁将军一锁,便是一年。
从春天开始,程野便一直不间断给村里水井注入空间井水,下湾村大部分村民家的土地或多或少都有她空间水的影子,虽然没有她们自家地多,但横向对比,下湾村地里种出来的菜比其他村里都好吃。
村里活得久的老人都说,今年村里水井养人,越活越年轻有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