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发病(2 / 2)

加入书签

诉冬时摇摇头,攥紧程野不放手,心中盛满小窃喜。

他一点不觉得累,脑海里都是五颜六色的泡泡,噗哧噗哧泛起七彩亮光,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了。

高韵看到外孙嘴角都压不下去,好笑的摇摇头。

千禧年的客运站,没有后世窗明几净的玻璃,红砖铁栏把客运站分割成许多小列,最前方上面挂着写着不同地名的牌子。

车站人声鼎沸,路边占据着许多小吃摊,卖面条茶叶蛋的,卖葱油饼的,卖鸡蛋糕的,程野闻着香味,肚子咕噜噜叫了起来。

“小程野忍忍,我们去外头吃,这里人太多了。”于淡水熟门熟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他们一行人老的老小的小,大意不得。

一路左转右转,拐了几个巷道后终于豁然开朗钻了出来。

中午饭点的时候是在车上过的,路上只有饼干和葱油饼,早就被程野造没了。现在四点多,大人小孩都饿得饥肠辘辘,但路边这会儿除了面条馆子,一般的炒菜馆子都在打烊午休。

走着走着,程野闻到了熟悉的牛油火锅味,她好几个月没吃到火锅,猛然闻到这个味,口水直泛滥。

她望着火锅店迈不动步伐。

诉冬时一看程野的神色,和向日葵馋罐头的模样像了十成十,便知道程野想吃这个红油锅子。

“外公。”

诉冬时轻轻喊了一声于淡水。

“咋了,冬时?”于淡水闻声连忙回头,他以为诉冬时累了走不动了。

“吃这个。”诉冬时指着红油锅子。

火锅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泛滥,但于淡水记得这种锅子,红油牛油辣椒当底料熬煮,客人来了直接烧开自己动手下菜煮熟,吃完后下一桌客人来了,又重新把油锅子端上来继续煮。

里头的老油都是反复使用,说是越老吃着越香,当地人都特别喜欢。

但是他和高韵都不太喜欢这种重油重辣的火锅。他们来自口味清淡的地区,几十年了依旧吃不得很辣,只能稍稍吃点。

再说作为老中医,职业特性让他对这些刺激性食物下意识保持拒绝的态度。

“小孩子吃太辣了不好,前面有家粉丝老鸭汤味道不错,咱们去吃那个。”

话音刚落,店里的老板娘围着油滋滋的围裙热情走出来招呼,“老人家,咱们家刚上了新品种鸳鸯锅,辣的不辣的一样一半,喜欢吃哪样煮哪边,大人小孩都能吃。”

屋子里刚好有桌客人在吃鸳鸯锅,她指着说,“喏,就像这种,一锅两种,一边是牛油辣椒火锅,一边是番茄锅底,方便得很。”

于淡水看还不错,外孙难得想要吃火锅,粉丝老鸭汤下次再吃也行,点头让老板娘上一桌。

程野想到马上要吃到久违的火锅,迫不及待自告奋勇去打调料。

她取过小碗,动作娴熟,老板娘从厨房端锅底出来,看到她的动作,特别诧异。

她刚以为几个人都是外地人或乡下人,没想到这吃火锅的流程倒是比好多城里人都熟悉。

这边高韵坐了大半天车,她有些晕车,早就精神不济,这会坐在火锅馆里半眯着眼睛靠在墙上养神。

程野帮着打调料,诉冬帮忙点菜。他不停报菜名,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