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1 / 2)
前厅内,吴悦气定神闲地开始调配香料,她这也算另类的‘空城计’稳定军心。
吴夏是最早回来的。正如刘耘娘之前所料,这少年一听说要返乡,当即一口回绝:"大丈夫岂能抛弃全家?我要与大家共进退!"
然而听完妹妹的全盘计划后,他转而深感责任重大,当晚就要去找安定先生胡媛请假,打算次日清晨就启程。
刘耘娘自然不敢让这个14岁的半大小子独自返乡。虽说沿途设有驿站,但650宋里的路程,当初她们全家可是走了近一个月。于是她托路伯在京中寻觅可靠商队,但是最快也要后天才能成行。
吴夏的满腔热血稍作冷却,蔫头耷脑了片刻,又精神抖擞地要翻墙去隔壁看望怀孕的二姐姐。
刘耘娘抬头望向天色,暮色已完全笼罩庭院。今日全家都未用晚膳,皆在静候吴父归来。她早已让路伯去衙门传话,故而今日应该比往常提前下职归家。
果然,还没到辰时三刻,吴父已经阔步踏入前厅,吴悦忙起身端端正正行了个礼,便随刘耘娘陪着吴父转入侧厅。三人落座后,刘耘娘先将事情原委细细道来。吴父听罢,并未急于表态,只缓缓摩挲腰间佩刀,又取出绢帕轻轻擦拭刀身。
茶盏中的热气渐渐消散,刘耘娘起身将茶续满。直到已经没有热茶,刘耘娘需去厨房重新烧水。待妻子走出侧厅,他才搁下佩刀,抬眼问道自己的小女儿:"你究竟想如何说服我?"
吴悦暗自腹诽:合着方才她娘说了那么多,您老仍觉得不妥?但她深知,此刻正是全家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若不能说服吴父,之前的所有谋划都将付诸东流,于是她正色道。
"爹爹难道不想更进一步?不想有朝一日执掌禁军一旗,跻身三衙之列?难道真要在这正七品的供备库副使任上终老?"
吴父虽为长子仕途计,甘愿转任文职,表面看似认命,但是吴悦却不信他没有突破正六品都指挥使门槛、从刺史直晋节度使的野心。果然,听到女儿的反问,吴父一言不发,沉默着将佩刀反复拔出又插入刀鞘,目光始终落在刀柄上那条已经磨得发毛的牛皮绳上。
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爹爹只需告知曹叔,此事皆因谢周两家欺人太甚,还望他体谅长姐舐犊情深。同时不妨暗示后宫存在贪墨积弊,那些硕鼠们正蛀蚀着内廷根基。请曹叔转呈曹皇后,如今正是整肃后宫财务的绝佳时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