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第32章(2 / 2)

加入书签

吴悦继续以眼神示意蔡翠兰呈上为幼弟缝制的羊毛制品。大丫在旁协助传递,使每位大人皆能近距离观赏??这正是她们事先演练的流程。

“诸位大人手中的衣物,是我身边这位蔡娘子,为她幼弟缝制的御寒之物。”她说完,将位置让给蔡翠兰。

蔡翠兰事先也被提早交代过,要将这个羊毛制品与芦花、柳絮、破旧棉絮的保暖性作一个对比。她聪慧机敏,不仅详述保暖差异,更以自身经历佐证。

"去岁寒冬,幼弟为捡拾柴薪换钱,因为太冷,被差点冻僵在路上。被好心人背回家气息都全无,去邻居家借的被子盖在身上,才把他救了回来。"说得言辞悲切,将差点失去幼弟的痛苦与寒冬的残酷描写得入木三分,让第二次听到的吴悦都觉得鼻子酸酸的。

面前这几位大人当然也不例外,亦为之动容,或垂首叹息,或蹙眉深思,皆流露出悲天悯人之情。

突然蔡翠兰将话锋一转,娓娓讲述弟弟换上羊毛衣物后的变化:"自从穿上这些羊毛制品,他在寒风中不再瑟瑟发抖,双手也不会再如冰般刺骨,连苍白的脸颊都泛起了血色。"

她哽咽着说:"我们全家感激不尽,终于不惧怕第二天就看不到弟弟活泼的身影,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冬日里也可以如此安稳,确信自己能够熬过严冬。"

此时,这几位大人终于领悟到手中这些粗陋制品背后的深意。他们又再度细细端详,甚至与邻座交换手中物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少顷,庭院复归寂静。

范仲淹代表众人,看向吴悦道:"我等已经知道小娘子的意思了。其实这羊毛制品,在西北边防并不少见,我们大宋也经常会向辽夏换购羊毛毡物,但是仅限军中制作御寒帐篷。可是那种毛毡,粗糙且十分厚重,我等也就没有在意这羊毛。"

他举起手中羊毛道:"但是此絮蓬松轻便,制作的衣服也感觉很是暖和,这与西北交换的毛毡完全不一样,我猜小娘子所说的浆洗后晒开,并且用细枝条捶打蓬松,当是关键所在?”

吴悦肯定的点头,接着说:“西北所流传的毛毡,是清洗后压制所得,因此质地厚重。我们将羊毛捶打蓬松,使得羊毛纤维间的空隙比较大,就能能够有效锁住外部寒冷空气。”

其实吴悦所说的纤维空隙和锁住寒冷空气,众人不太理解,但是他们试着回想了下现在身上穿的狐毛裘衣,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毛毡只拿来用作帐篷保暖和防雨也是因为没有处理干净,"她继续道:"需要用草木灰和皂角清洗羊毛上的血迹和粪便,再经烈日暴晒除菌,不然残留物容易导致人生病,不适合贴身穿着。”

现在没有显微镜,人们还不知道看不到的病毒和细菌随处不在,因此吴悦特意强调,羊毛必须经过清洗和太阳的双重消毒。

“如果为了简化浆洗的流程,可以在宰杀时减少过多的血液沾染,也要注意羊群圈养的卫生条件。”

范仲淹颔首以示,似乎没有别的要问。

吴悦紧张地环顾其他沉默不语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明白她的深意。

杜衍看吴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