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第15章(1 / 2)

加入书签

她敛衽一礼,脆生生答道:"回先生话,我今年五岁,已随兄长通读《尚书》,粗通大义,现正研习《礼记》。"

“听说你常观兄长课业笔记,遇到有疑难的地方便追根究底?”

“正是。有时候兄长也回答不出来,便会代为请教夫子,让夫子来解答,总是能求得圆满解答的。”

石介见这个幼齿小儿应答如流,不禁生起逗弄之意,于是就说。

“你兄长之前在县学课业尚轻,时间比较空闲。如今他拜了我为师,是要每日刻苦研习经义,恐怕无瑕分身教你了,你怎么办?”

“回禀先生,如果您允许,我可以在窗外旁听,如果先生您不喜叨扰,我也可以借兄长的笔记自学。”

“如果这两种我都不允许呢?”石介佯作严肃。

吴悦正色凝视,认真地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先生治学海纳百川,自然不会轻慢认真求学之人。”

石介愕然,久久地才说话:“你小小年纪居然还读《管子》?”

吴悦点点头。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是出自《管子》。物质基础有了,道德教化才能跟得上。

谁没听过□□呢。

她借用此典,既赞石介治学包容,又隐含求学之志,恰似"海不辞水"之喻,不着痕迹地拍了下马屁。

而吴悦也敏锐地捕捉到石介眼底掠过的一丝惋惜,似在慨叹她非男儿身。

她却泰然自若,性别不是界限。

可惜不是男子大概是这个时代,甚至在后世,对女性能力的褒奖。可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男性设定衡量才具的标尺?

哀叹非为男儿,难道不是自困在"成为男性或者超越男性"的焦虑之中;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形式承认男性身份即等同于能力通行证;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厌女’。

她觉得女孩子天生就很好,偏要以女儿身于这封建世道闯出一番天地。

她的哥哥是石介的弟子,也会是吕希哲的同门师兄弟,如果未来只是求个官做,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这还不够。

吕氏作为文官集团保守派的代表,吕夷简以“越职言事、勾结朋党”为由掀起景?党争,吕公著在神宗朝与司马光等旧党联合反对王安石变法,吕希哲继承家族政治理念,其门生多属旧党,进一步巩固了吕氏作为保守派世家的地位。

吕氏家族和其他世家大族,通过恩荫和门生故吏形成庞大官僚网络,保障特权。而改革派大多出生寒门子弟,支持主张以才能晋升,这直接威胁到了保守派的政治根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