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第8章(2 / 2)

加入书签

------------------------------------

“爹!娘!”第二天,天一大亮,吴悦就穿戴整齐,来到正房,坐在床榻边闹着要吴父带她出去吃早食。

在古代没有大数据的时代,她也只能通过观察市井生活、分析时令物产、完成古代版本的市场调研。

刘耘娘被她吵得头疼,喊着快带这个烦人精出门。

于是,兄妹俩跟着父亲一道,出现在了一家临街卖羊肉汤和炊饼的店里。

宋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最推崇的肉类当属羊肉。赵宋皇室尤其嗜羊,据闻赵匡胤与大臣宴饮时,喝到兴头上,便当场要赏赐对方“一百口羊”;他还曾一次性送给南唐主李?一万头羊,当作生日礼物。

宋仁宗对羊肉更是偏爱有加。

史料记载,宫中单日最高宰杀量达280头羊,后来追查发现是内监监守自盗,实际仅宰杀40头,其余都被倒卖到宫外牟利。即便如此,大量羊肉流入市场,也从侧面印证了民间对羊肉的巨大消耗量。

宋神宗时期,据载一年消耗羊约17000只。

靖康之变后,赵宋皇室南渡,羊肉仍为宫中消耗量最大的肉类。

汴梁城的正店里,最负盛名的便是羊肉的各式肴馔,常见者如炙羊肉(烤羊肉)、软羊(炖羊肉)。

《曲洧旧闻》记载,苏东坡在海南“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足见宋人对羊肉烹饪的精细考究。

即便手头拮据也无妨,在脚店或食肆中,亦能尝到羊杂碎这般平民美味。

《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近两百道肉类料理里,近四成与羊肉相关,而后世常见的猪肉料理仅占两成。

而为了保证羊的供应,皇家还设有专门的“牛羊司”,职责就是“畜牧羔羊,栈饲以给烹宰之用”。当时的羊,一部分来自在开封北边的牧场,一部分去陕西民间购买,还有一部分就是在边境贸易和辽国购买。

但是和羊肉的消费比起来,对羊奶以及羊毛经济价值的发掘就不足百分之一了。

小手举着有着她半个脸大的炊饼,用还没长齐的乳牙啃了几口,没什么滋味,想红油豆腐乳了。

炊饼其实就是蒸饼,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馒头,由于蒸和宋仁宗赵祯的祯发音相近,为了讲究避尊者讳,就不再叫蒸饼而是炊饼。

所以,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馒头。

沿着羊肉汤碗边来回吹了半圈,她才小心翼翼地就着碗沿喝了两口。

俺们河南人,就是有不用勺子喝汤的天赋技能。

嗯,有点膻,汤味倒是很鲜美,缺了四川油辣椒,不过那就不太正宗,后世喝羊汤或者吃烩面通常都放羊油辣子。

不过辣椒这玩意还要等500多年,环球大航海时才会从美洲通过欧洲的商船,传向世界。

少吃点辣椒也好,少吃点肯定没痔疮。

忽而想起历史上那位因痔疮苦不堪言的张居正??在辣椒尚未成为餐桌常客的年代,首辅大人的病症究竟从何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