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三顾玉佩(2 / 2)

加入书签

得知李大人寻得亲妹,青州代任知府刘大人想了个由头,特意筹备了一场府宴。

谢晦已今日一袭梅子青罗裙,颇有几分官家小姐的模样。登门拜访时,刘知府夫妇亲自来请,将她迎了进去。

“李指挥使在里面等着呢,李小姐请进吧。”

谢晦已疑惑问道:“指挥使?”

刘知府恭顺道:“李大人是锦衣卫指挥使,祖上是太祖皇帝的二皇子,如今虽无爵位,却深得陛下赏识。”

谢晦已不禁试探道:“既是锦衣卫指挥使,身担朝廷重责,想来也不会因私事擅自离京?”

刘知府听了这话连连摆手,似是不敢多言:“下官只知李小姐一事,不过此事早已被李大人勒令禁谈。再多的,下官也不太清楚了。”

谈话间,几人踏入了花厅。

宴席间不乏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倘若在京城,男女定然不同席,可此地天高皇帝远,倒也没有礼官在旁监督。

丝竹声中,舞女轻盈起舞。谢晦已坐在西侧首位,瞧见自己桌前也放了酒盅。

酒在村子里是稀罕物,从前她只看过村里的男人们喝这东西,一喝起来就会鼾声震天,打骂声此起彼伏。

她对此并没什么好印象,加之杯中之物一闻便是烈酒,所以她只是嗅了嗅,便将其放回桌上。

这时,一旁的侍女走到她身边:“李小姐,李大人替您换了一杯果子酒。”

谢晦已转过了头。

那人今日换了身月白锦袍,正坐在北侧主位上与旁人推杯换盏,而时不时地,那双苔藓般趋光的墨绿眸子总会转过来,毫不掩饰自己的监视。

想到刘知府说的话,在视线交缠中,谢晦已的目光不免多了几分探究。

她转头对侍女微微一笑:“你告诉李大人,我守寡不宜饮酒,更不宜独酌,让他莫要失了分寸。”

向李灵濯敬酒的有当地富商??青州盛产茶叶,商人大多以此为业。更有蠢蠢欲动的官员,意图从这位御前红人嘴里打探京城动向。

“李大人,青州的茶叶向来是要供应出去的,今年海关那究竟如何情形?”茶商恭顺地立在他面前。

旁边的官员谄媚一笑:“李大人,明年就是陛下登基第四年了,我们家中都是有女儿的,您看京城那边有没有什么动静?家中小女粗鄙了些,倒也学了些才艺。”

侍女在这时打断了几人的推杯换盏,向李灵濯转达了谢晦已的话。

谢晦已刚想观察他脸上的神情变化,却也被旁人打断了兴致:“我瞧李小姐独自一人,如此枯燥无趣,不若有人作陪?”

谢晦已抬起头,发觉是青州府的王同知。她温言婉拒道:“我不善饮酒,怕是要辜负王大人的好意了。”

“无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李小姐这样的佳人,今日能得以一见,便是在下的荣幸。”

王同知从腰上解下玉佩,放在谢晦已的手中,“倘若李小姐有意,在下随时奉陪。”

谢晦已若有所思地将其攥在手中。王同知资历颇久,对于前任知府的事情或许很清楚。故而她微微一笑,眼里却毫无光亮:

“初来乍到,长夜漫漫,劳烦王同知怜香惜玉了。”

王同知心中一喜,忙说道:“李小姐刚回青州城,经此一难,是该好好散心,我们来日方长。”

“那位张知府已被押解回京,虽然有兄长的推波助澜,但我想青州府中当属王大人劳苦功高,我还未来得及感激王大人替我讨回公道。”

谢晦已羞涩地以袖掩面,留下一双美眸,对他投去了崇拜的目光:“我本就不善饮酒,谁能如王大人这般体贴?论起知我心忧者,自然非王大人莫属。”

王同知被她说得有些飘飘然,此刻完全放下了防备:“应尽之责,承蒙李小姐抬爱了。”

谢晦已笑着摇了摇头:“青州府现在是刘大人代行知府职责,可论资历的话,明明王大人才是众望所归,难道是张知府那桩案子拖累了王大人?”

“是也不是。”

王同知向谢晦已近了一步,俯身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张知府与下属州县的人沆瀣一气,诱拐良家女子倒也罢了,如今却是牵扯到了李小姐。李大人尚在追查从犯,一日不结案,我们这些旧人就要多提心吊胆一日。”

谢晦已故作惊讶道:“什么从犯?我兄长可有怀疑人选?”

“不是怀疑,是确信。”提起此人,王同知蔑视地抬了抬下巴,特意点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