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细马春蚕篇三(1 / 2)
励光福利院的历史比较复杂,它曾是S省地方县的小福利院。因为靠近两省交界处,离刘茜的家乡近,刘茜在决定出来找工作时才选中了这家福利院。她入职的时候已经到其他员工的退休年龄了,为此她一度没有办法签订正常的员工合同,换到像D市这样的大城市周边,对接了新的民政部门,她才终于有了合同保障。
何晓栋和其他早已经离开励光福利院的大孩子们便都是地方县市的孩子,随同福利院的搬迁一起到励光厂来,算是D市外围,是靠近了S省省会,条件的确比过去好很多。施霜景来得晚,他到福利院没多久,就随着大家搬来D市了。刘茜入职和施霜景进入福利院算是前后脚的功夫,施霜景是刘茜第一个接来福利院的孩子,何晓栋只能从这方面解释刘茜对施霜景的特殊关照。
大孩子们对搬到D市非常兴奋,福利院里当时差不多已有二十五六个孩子,何晓栋和大他一岁的施霜景算年纪小的,比他们再小的只有一两个孩子了,到现在也已经早已离院。福利院的职工来来去去,总是待不长久。搬到励光厂之后,出去的孩子多,进来的孩子少,一些健康的孩子很快就被领养走,年纪越小越容易被领养。现如今励光福利院的孩子存在年龄上的断代,中间有孩子因病去世,大多都是进院一年后又被领养走了,剩下的这七个孩子在领养市场上不受欢迎,除了自身条件之外,或许也跟经济下行的周期有关。
即便孩子与孩子天天吃住在一起,他们彼此并不真正了解。施霜景只知道何晓栋从前跟外公外婆住,外公外婆死后很快他就被送到了福利院,何晓栋就讲到这里为止。何晓栋只知道施霜景父母都死了,妈妈先死,爸爸后死,之后似乎又是流浪被捡回来,反正初见的时候,施霜景穿着干净衣服,可皮肤、嘴唇和其他能看见的生理状态都很糟糕,话说得也不好。
施霜景刚上初中时,并不与院里其他高年级孩子成群结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天何晓栋发现,施霜景和那些大孩子一起带着伤回来,那之后施霜景就常跟他们步调一致了。再后来何晓栋会听见大孩子私下聊施霜景,施霜景读书晚,初中生可以当高中生来用,个子高,打架的时候又一声不吭,人看起来非常狠,总之就是特别好用,很能扛打、扛伤,他们都喜欢让施霜景顶在最前面或是断后。不知道为什么,施霜景从来不和他们一起洗澡,这些人就趁施霜景单独洗澡的时候编排他。何晓栋默默听着,插不上嘴,他自认为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县城小学对入学年龄卡得不死,何晓栋没满六岁就入学了,后来他转入励光厂修满九年义务教育。中考出分,何晓栋的成绩差一口气,最终他报了五年一贯制的职校,现在已经毕业。回到福利院一看,何晓栋发现施霜景还在准备高考,就算没有这什么罗老师的出现,何晓栋依然觉得与施霜景非常隔阂。施霜景为什么想要读大学?他们这样的孩子??以及这样的成绩,配读什么大学?连考公办大专都困难。考上、读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想这些有的没的,总归现在院里没有其他大孩子了,施霜景就是最大的孩子。何晓栋洗完澡,衣服都是旧的,鞋非常新也非常合脚。何晓栋穿着AJ去厨房,想帮厨,又莫名地怕弄脏鞋子。施霜景戴着胶皮手套,坐着小马扎,在红色大水盆里刮鱼鳞,鱼是高大爷帮忙杀的,开膛破肚倒翻过来,浸在血水里,黄色胶皮手套在鱼身上来来去去。
“晚上我来洗碗。”何晓栋说,“我不会做菜,帮不到忙,等会我来端菜。”
“今天是除夕,明后两天都不能洗衣服……何晓栋,你去把孩子们的衣服都洗了,按颜色分开,先洗浅色的,再洗深色的,内衣和袜子先不要洗。洗完就晾出去,OK吗?”施霜景布置工作,他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何晓栋“嗯嗯”一声,反正有洗衣机。他回院里平时也做这些事,只不过没人提醒就不会去主动做。
孩子们聚在活动室里,天色慢慢暗下来,除夕的暮色似乎比之前的日子要来得晚一些。罗老师嫌孩子吵,在车里办公,何晓栋看见车里电脑的光亮了。但其实罗爱曜只是在车里看电影而已。
晚上六点半,年夜饭上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