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新任知州与微服私访(1 / 2)

加入书签

三月初三,上巳节。

花外有青帘,陌上好青光。阳知州从瓜洲渡口下了船,这是他第四次来扬州。第一次来扬州时,他还只有四岁,父亲在泰州任上去世,母亲带着他扶灵回随州,路过扬州。第二次是二十二岁的冬天,岳父带他从水路上京师,途径扬州稍作停留。第三次是他被贬至夷陵,那年七月初三,船到扬州停留,他上岸游乐了好几天。

这次他是被官家从滁州调来扬州接替韩知州的位置,而韩知州则改任定州知州。

他的学生蔡宣季听说自家老师要来扬州,连夜从京师修书一封寄到滁州给阳知州。阳知州从老管家手上接过厚厚的信封时,还以为是蔡宣季做的什么文章之类的,却不成想打开一看是一份扬州旅游指南。

上面详细地记载了扬州城中各处好吃的食肆铺子、翠袖坊唱歌最好听的歌女以及赏花赏景的好去处。

气得阳知州愤愤地将那信笺甩在桌子上。

老管家问:“可要替您将这信丢了?”

阳知州又觑了一眼,“收好吧,到了扬州省得咱们自己去寻摸了。”

谁还不是个喜欢吃喝玩乐的三好青年呢?

蔡宣季信中还特意提及了位于瓜洲渡口卸盐巷尾的如意馆,他说是他一好友所开,味道比之燕来楼也没差,让老师也去捧捧场。

阳知州不屑地哼了一声,这小子竟说假话,还什么好友,他下船一打听,如意馆的掌柜的明明是个女子,怕是他的心上人。不过这小子颇有自己当年的风范,会哄娘子开心。

老管家在前头一路问,二人一路行,率先便来了如意馆。

正好坐了一路船,可以用些餐食好好歇歇。

如今渡口竣工,往来的商贾和小摊小贩不少,卸盐巷热闹非凡。阳知州和老管家费了好大劲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脱身,到了如意馆门前却又见不少排队的食客。

阳知州随即抓取了一位热心市民问:“借问兄台,你们在这排队买什么东西呢?”

热心市民回:“听口音你们是从外地来的罢?大家都排队在买早饭呢。”

阳知州好奇:“为何大家不在家中吃早饭,倒跑到外头来吃?”

热心市民耐心道:“家里做多费时间呀,如意馆的胡饼才三文钱一个,有肉有菜,坐在里头吃还有免费的香饮喝。”

阳知州见状也命老管家跟在队伍后头排着买胡饼,自己则跟着客流往里头去。

他进店一看,如意馆中各个区域区分明确。左手边是点餐的柜台,台前站着一娘子正在拨算盘记账。右手边将半面墙凿开装上窗棂,制成一扇可以从里推开的大窗,外面延伸出去半张台面专门卖糕点。

正前方乃是食肆大堂,里头散摆着几张八仙桌。右前方是墙隔开的包厢,插屏挡住了视线瞧不清里面是什么样子,但看墙上的招牌大约有三间小包厢,分别是鹧鸪天、满庭芳与醉花阴。

中间挑空,二楼右侧用纱幔重帘围住,只能看见里面袅娜的几位佳人倩影,传来阵阵娘子们行酒令的娇声。

阳知州暗自点了点头。这如意馆是个大通铺,自己瞧见的分区多是店家人为分开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必这位店主人也是个心中有丘壑之人。

沈度见一中年男子进来也不说要吃什么,只用一双眼把四处仔仔细细地探照了一番,以为又是哪家同行派来的商业间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