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短暂的分别与好消息(1 / 2)

加入书签

春风倚棹,寒阴复晴。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好时节,不少文人墨客循例过来赶一陂春,瓜洲口前热闹非凡。

梁照儿坐在楼上看见往来船只,心中忍不住谓叹:自己怎么没想着开一家客栈呢?若是开了客栈此刻只怕要赚个盆满钵满。

她总算知道为何经商之人什么样的产业都想占一脚,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如意馆外排起了长队,不少食客都等着买新出炉的糕点。如今买些如意馆的茶糕回去赏花作诗已俨然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还得归功于蔡宣季和韩景彦,二人在如意馆连开了几场诗会吸引了不少附庸风雅之人。

本朝这些文人墨客也可算作引领风尚的达人了。

出了年节,蔡宣季和韩景彦便准备从扬州启程上京参加后续的考试,临行之前二人又结伴来了如意馆辞行。

梁照儿并未忘记对二人的承诺,早早地就备下了给二人的糕点。蔡宣季接过梁照儿递过来的一篮子萝卜丝油墩子正欲哭无泪时,又探头发现韩景彦收到的是一份捏的栩栩如生的荷花糕,顿时火冒三丈。

“为什么我的是萝卜丝油墩子,他的是荷花糕?”蔡宣季怒道。

韩景彦闻言一瞧,咧嘴笑了。他寻常面上便含着三分笑意以示对人的尊敬,可现如今大笑却更显几分生动。

梁照儿凑趣说:“你不是惯爱吃这个麽,多吃些罢,到外头了可吃不到?。”

蔡宣季沉默了半晌,又问韩景彦:“你此次去汴京住在何处,要不咱们就个伴也好?”

他家在汴京城里有一处宅子,只是年久失修,得收拾收拾才能住人。那宅子少说有两进,蔡宣季一个人住着有些害怕,便想拉上韩景彦一道。

韩景彦摇了摇头,“家父原是从汴京城中外放出知扬州的,京中宅子奴仆一应俱全,就不去叨扰启?兄了。”

二人相交不久,韩景彦鲜少提及他的知州父亲,待人接物也是一等一的温和良善,一时间倒让蔡宣季忘记了他是位不折不扣的公子哥儿。

韩景彦见蔡宣季欲哭无泪,又问:“启?兄若不嫌弃不如来我家同住,也好彼此照看着。”

蔡宣季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要,不要。”

他一向秉持的观念是别人来他家住可以,他去别人家住不行。蔡宣季总觉着在别人家住着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放,满身的不自在。

“不过我倒还缺个随侍的小厮,一时间也找不到甚么合适的人选。”蔡宣季又道。

原先在书院里,读书的学生们一律不许带书童,只准一个人入学倒还瞧不出什么。可如今他们这批中举的举人中身边大多跟了几个随身侍候的小厮,除了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之流,倒显得蔡宣季有些例外了。

正好也需要个人替他打点俗物。

韩景彦道:“不如去人牙子那里瞧瞧?”

“我识得城北牙行的黄爷,不如引你去瞧瞧?”梁照儿见两人讲到她能插上嘴的事情才开口道。

蔡宣季摇头,“人牙子那里的多半都是些俗物,跟着小爷我上京岂非是丢了我的面子?要挑就挑个长相抻?的,最好还读过几本书,能说得上话的才好。”

梁照儿无语:“你这人简直是癞宝望天鹅!是去挑小厮,又不是去请教你的师傅,再说人家要自己样貌生得好,还会读书,何苦做你的小厮,不如自己去科考。”

韩景彦听梁照儿讲话不由得轻笑一声。韩景彦觉得梁照儿仿佛长在了自己的笑点上一般,她一开口讲话,自己就想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