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金佛案十一(1 / 2)
天色大亮,又是一日。
翻腾的潮水拍打着沿海的礁石,日复一日地将它们打磨得锃亮。登州人尽皆知,辰时已至,水浑退潮。沿着登州官道策马奔腾者,着一白褂,海风将他的发梢往左肩拂去。
此人正是陆鸿。
昨夜与张环彻夜长谈后,他道夜里风高浪急,登州官道皆凿于峭壁之上,怕是不甚安稳,劝陆鸿宿一晚再回,陆鸿便顺理成章地在平岚村待了一夜。
张环不会知晓,陆鸿闭目养神却是一夜无眠,金佛案主凶他心里有几分数,只待天光大亮之时当面对峙,但他的脑海中倒放的一幕幕皆是堂堂七寸男儿呜咽下跪、病入膏肓而无钱医治到妇人、被倾尽全家之力送去学塾的孩童。
一两银子,便划出了天上地下的藩篱,便可踩碎小民的自尊,便可滋养囊中充盈之人的沾沾自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
屈子所言,让人感同身受。
幼年之时,他的师父陆逋倾尽心力,教他识字朗读。陆鸿第一次提笔的小楷,便是一张端方秀丽的《离骚》。那时的他还体会不得,为何师父一言一语念下这篇楚辞竟会老泪纵横,今日他却恨官吏硕鼠,蚕食百姓的辛劳,自己却无能为力,心口有着不可言说的酸苦。
九等官吏,食禄于朝,案牍劳形者少,尸位素餐者多,以何享数百上千之俸银?农人、工匠,天下之本。农人耕田采桑,足天下衣食,工匠巧夺天工,利众生便利,然所得不过三五十两,糊口不易,此中差距,何至于此?
便是到了今晨上马之后,他心心念念想着匆匆赶回州衙,先邀众人当堂对峙,挑破擅藏金佛之人,再向那好友柳淮汀讨个答案。
“齐四儿,可有看到本官的官印?”邓昌昨夜把着柳淮汀畅饮几樽黄酒,今早一觉醒来果然天光大亮,被叫进内屋在一旁伺候的齐四儿递上官袍,邓昌正手忙脚乱地将它裹在身上。
“阿郎,俺么得看到,怕不是丢在州衙的屋子里了?”
齐四鸡鸣时分便醒过来,被邓府的老管家指使着安排东厨备上早膳,又趁着早集出门采买邓府所食所用,开始了这周而复始的一天。
“可昨日本官做东去蓬莱仙的轿上,我还似曾摸到过。”
“官人今个儿起得不迟啊!”娘子丁氏听见内屋的动静,推开门扇,泄进一片天光。她一贯起早,趁着清晨的清静好去书斋里临帖。见邓昌嘴里小声念叨着“迟了迟了”,丁氏也不惯着,翻个白眼,捧上只盛了井水的铜盂,清冽的水里泼了蔷薇露,散着清香。
通判邓昌着手捧了一捧甘露来盥面:“饶是光那崔衍一人,倒是不迟,只是今日要陪京里来的上官去矿场,总不得让他们几人等我罢。”
丁氏为邓昌系上黑银革带,理正官袍,俏皮地凑上来亲了下邓昌的下颚,道:“官人早些归家。”
邓昌还在思索他的官印去了何处,冷不丁地下颚上掠过一点软绵温热,倒叫他红了面,垂下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