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救东都(1 / 2)
刚入关中,便遇强敌,李渊头痛不已。
关中老臣们都在盯着这场战争,也做好了随时改立山头的准备,这些他如何不知。
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但谁去打薛举呢?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么千将易得一帅更难求,李渊手里这些人,多是将才而非帅才。
而且他这样的初创政权,带兵之人非得是心腹不可,否则容易带兵跑路。
这么一琢磨,只能是他的三个儿子。
对方派来的是长子兼太子,他派出自己的长子李建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他一提,大儿子就有点脸色发白,他心里叹气,也知道长子不是可以独立领军的料。
但他下面俩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六,年纪太轻,恐难服众。
李世民这边刚安顿下来,正在安排内兄回乡接妻子。
虽然不理解老爹为啥不直接称帝,但当个秦国公也不错,尤其是妻子也跟着当了国公夫人,有了诰命,他急切的需要把妻子接过来,跟娘子显摆一番。
但薛举大军来犯,这一行程只能搁置,眼看着人都要到渭水了,父亲还是没有派人回击,他跟房玄龄俩人一琢磨,就琢磨出里面的缘故了。
都不用房玄龄撺掇,他自个儿就去武德殿找老爹,主动请缨去了。
李渊狐疑地看着这个过分积极的儿子,考虑了一下,还是把其中利害说给儿子:“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不然咱们一家子就得打包回晋阳了。”
任务越艰巨,李世民越兴奋:“您有什么不放心的,扫渭北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带的兵,打大兴城的的时候也是我和三姐先带兵闯进来的,打个薛举而已,儿子势在必得!”
李渊一想也是,他任命次子为元帅,正面迎击薛举长子薛仁杲所率的主力大军,并派窦轨和司功参军姜?出大散关,安抚陇右地方的百姓,以牵制薛举,配合次子作战。
薛仁杲此人,魁梧雄壮,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然而李世民上阵一打,就知道此人有勇无谋,也知道他手里的军队虚多实少。
他定了心,稍微用了点疑兵之计,就给薛仁杲埋进了坑里,追着他一路打到陇右,斩首数千。
薛举父子不得已,越陇逃走,直奔突厥而去,欲送厚礼给突厥,合兵并力,东逼京师。
李渊早猜到了,派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劝说莫贺咄设停止出兵,薛举计策不成,只能回老家兰州修养生息。
这场大胜虽然没能彻底歼灭薛举,但也让李渊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也膨胀了他的野心。
他感觉自己可能是天命之子,打谁都能赢,本来想要徐徐图之的洛阳,此刻也想去试试。
关中已经暂时分了胜负,洛阳的局势还在相持不下。
洛阳留守是越王杨侗,皇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今年十四岁,只比关中留守的代王杨侑大一岁。
要不怎么说杨广是个政治天才,把自己的小儿子大孙子都打包带去江都,留两个最小的孙子留守最重要的关中和东都,这是多么合适的两个傀儡啊!
能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把一个欣欣向荣的统一帝国祸祸到濒临亡国,也是一种实力。
此时越王杨侗在城里,城外的是谁呢?前文提过的,由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大业十三年七月,就在李渊父子西上关中时,瓦岗军李密、翟让也在猛攻东都洛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