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送君千里目(1 / 2)

加入书签

中秋本就是团圆的日子,济安堂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桌子从后院摆到前院,满满当当坐了一院子的人。

那些做帮工的、当账房的、当管事的……所有人都齐聚一堂,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在人群间穿梭,捧着碗这桌要一个鸡腿,那桌要半条小鱼,好不快活。

有的人在饭桌上畅谈自己上个月又得了一两赏钱,有的人说自己种下的粮食长势良好,还有的已经找到相伴一生之人,拱手谢过大家的贺喜。

赵十八和蓟宁坐在主桌,时不时有人上前说些道谢的话,左右都是什么感谢云云,二人只好放下碗筷,一同寒暄。

每到这种日子,难免感触良多。

欢声笑语下宴席到了尾声,一群人又帮着收拾了桌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等到晚上,城里的晚会开始了,孩子们出去逛集市,大人们赏月喝酒,一宿过去,中秋才算过完。

往年太平县的中秋是一等一的热闹,周围村子的人都会来县城游玩,只是近年来年生不好,以至于今年的中秋也冷了几分。

等节日一过,赵十八又开始倒腾她的千里目。

凭借她的人脉,还真租到了一座磁窑。只是烧瓷的烟火太大,磁窑在郊外,一来一回要费不少工夫,她索性就住在磁窑了。

赵十八力气大,不需要人帮忙打下手,一个人就能干完所有事,倒乐得自在。

磁窑虽然已经废弃,但重开也很快,她在系统给的建议上把磁窑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温度,烧制玻璃时花费的时间少了很多。

赵十八第一次烧玻璃,没有经验,好一通手忙脚乱,结果烧出来的玻璃杂质太多,当作普通物件用的确没问题,但是想拿来制作凸透镜,问题就很大了。好在她早有预料,准备的材料不少,失败了还能再试,冶炼技术越来越好。

她苦中作乐想,日后说不得还能靠这个手艺发家致富呢。

蓟宁来看过她好几次,每次见赵十八她都灰头土脸的,呲着一口大白牙傻乐,说炼出来的玻璃杂质越来越少,叫蓟宁又心疼又好笑。

好好一个小姑娘,愣是给折腾成了野人。

赵十八这一烧玻璃,就烧了整整一个月,系统不厌其烦地教她控制变量,因为预估和实际操作的误差,等两块玻璃烧出来,赵十八简直像是被拉去挖了一个月煤。

系统这次罕见地没有嘲讽,大概也是被她废寝忘食的毅力吓到,谁能想到平时不着调的赵十八一干起活来就发狠了忘情了,两眼一睁就是烧。

玻璃烧出来,紧接着就是打磨镜片,古代没有打磨机,全靠赵十八手动打磨,如此又费了好几天时间。

等她小心翼翼将凸透镜和准备好的铜管衔接上,已经到了九月的尾巴。

赵十八做的是折射式望远镜,看起来和常见的天文望远镜外观相似,只是远达不到现代人所见到的望远镜那么美观。

好处是有宽广的视野、高对比度和良好的清晰度,观察时更方便,坏处就是太大了,不好搬运。

如果真要用到战场上,只怕还得有专人背着它行军。

但是没关系,赵十八还制作了更为小巧的望远镜,只是做工更加粗糙,看到的距离更短。它只有三指粗,还是伸缩镜筒,目的是方便携带。

大的那台能叫一公里外的树叶看起来片片分明,小的只能看清五百米内的人物动作,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