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病娇(1 / 2)
汪卓阳知道苏锦葵一定是在担心。
就像苏教练会因为父亲和女儿开办牵扯国家队选拔的康复训练中心,而计划主动辞去国泳主教练职位一样。
这对父女在这方面的谨慎简直如出一辙。
明明是在很多人眼里,只要做出成绩就能够打消所有隐患,甚至成为一段佳话的励志故事。
可在这对父女眼里,她们根本不会带有任何侥幸心理,去把一切的成败寄托于未来。
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漏洞。
苏爸喜欢在运动员的训练前期,就矫正掉所有可能影响未来成绩的小动作。
就比如刘晓天,他为什么能打破国泳入队的最低年龄。
甚至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说他是教练自带的"关系户"?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晓天的所有动作。无论自由泳,蛙泳,仰泳,还是蝶泳,通通都没有任何一丝多余的动作。
也因此哪怕当年的他在身体素质上,还没有完全成长到国家队的标准,但国家队还是选择给了他一个名额。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苏爸给他打下的那套基础。
这个案例对于国泳而言实在太好,那种哪怕游到最后冲刺,都不会因为体能消耗而动作变形的基础,是让无数泳队教练和运动员,为之惊叹的存在。
而这也正是当初苏爸能够在作为运动员时,没能拿下任何一块国际奖牌的前提下,直接从省队破格以一个在教练团中过于"年轻"的年龄,登上主教练职位的核心原因。
在苏爸的训练体系下,刘晓天代表的是从零开始,而汪卓阳则是洗点儿重塑。
汪卓阳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初在国家队时那过于离谱的前期训练。
明明上一任教练带队时,他还在照常下水训练,但苏爸一来却直接剥夺了他大半的下水训练时间。
在别人在泳池内拼命提高成绩的时候,他只能在岸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摆着动作姿势。
那场景可以说是汪卓阳这辈子都无法淡忘的窘迫。
但就是这样一个训练,却让他在一个月后,技惊四座地突破了自己的历史最好成绩。
甚至还带给了他过去从来不敢想象的上升空间。
苏爸带出来的运动员,除非遭遇近乎规则性的动作技术改革,否则基本上都不存在什么需要后期去修正的Bug。
而苏锦葵也是一样,虽然她是以汪卓阳的执行队医的身份进入国家队。
但她在国家队所展现的实力,可完全不单单只是一名"专属队医"的程度。
她能够敏锐地通过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肌肉和体能状态的变化,来准确判断出该运动员本日训练的最佳/极限时间。
在她跟队期间,国泳方面不但很少有人因为训练受伤,甚至就连运动员感冒等病假申请,也是整个国家队各项目中绝对的优越点。
在队四年,四年内整个国泳的健康状态,一直都居于各项目优等生的第一梯队。
在她的帮助下,就连国泳队女生的生理期,都可以做到基本与国家队正常的轮休重合。
这在老一辈教练眼中,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