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询问(2 / 2)
在文渊阁的进学时间不定,此人三十多岁的光景,如此提问,大抵是担心修业时间过长,日后正式入仕,要比早早入仕的同僚更晚接触庶务。
杨宗道回答:“现在暂且不定,过段时日再根据你们的学习状况决定。”
又有人问道:“在文渊阁修业,可有俸禄?”他此言一出,旁人皆鄙夷地望向他。
能进文渊阁学习是至高的殊荣,此刻谈俸禄,与清高的文人做派不符,颇有些不识趣。
况且庶吉士制度已是确立三十余年的旧制,其中的规矩多数参加馆选的人都已知悉,完全不必询问馆师。
杨宗道温言道:“庶吉士没有俸禄,没有品第。在这里进学,是为修身立本,其他姑且不论。”
待各种疑问解释明白,杨宗道开始今日的讲学。
听着老师熟悉的讲解声和外间的潺潺雨声,黎昭文感到久违的安定和平和,她想,在讲堂做读圣贤书的学生,终归要比在云谲波诡的朝堂自在。
不知不觉间,雨势渐弱,庭中飘出一股雨水和泥土混合的清新气味。
今日的授课,在雨停的那一刻,结束了。
在翰林院供职没有固定的差事,除却偶尔去文华殿记录廷议,空余的时间里,黎昭文都在文牍房阅览公文副本,消磨至散值。
馆师培养庶吉士便如国子监培养监生,将课程规划得当,没有其余庞杂事务,散学时间要比散值时间早许多。
黎昭文微微转首,悄悄观察苏凌陟,想邀他一同去吃晚膳。
每到翰林院散值时,黎昭文总寻不到苏凌陟的踪影。他们从未在皇城之外见过面。
“凌陟兄,你还有别的事务要忙么?”黎昭文轻声道。
苏凌陟手中动作一顿,似有些迟疑,“没有。”
黎昭文不胜之喜,“你想与我一同去春华楼吃饭吗?”
苏凌陟不言不语,目光飘忽不定,想是不知该如何拒绝她。
黎昭文见状,从书匣里拿出几包茶叶,放至苏凌陟的书案,将话题引开,“这是兰雪茶,送给你。”
“想不到你还记得。”苏凌陟神情凝滞,忧郁之色在他眸中一闪而过。
“你回去尝尝我的茶和黄侍郎的有什么区别,要是喜欢,以后我就多给你送些。”
苏凌陟将茶叶收好,表情渐趋缓和,“改日……我们再聚。”
为了避免尴尬,黎昭文主动提出不与苏凌陟同行:“凌陟兄,我还有事情要请教首辅大人,你先离开吧。”
苏凌陟讪讪点头,与她作别。
左右无事,黎昭文想在文渊阁里待到官员们散值再离开,不料过不多时,一名内臣来报,杨宗道要见她。
见面的地方是馆师休息的西暖阁。
黎昭文拱手道:“不知大人找我所为何事。”
杨宗道不急于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他露出温和的笑容,道:“你记不记得晋国智氏一族的故事?”
智氏当时为晋国的六卿之一,智宣子作为智氏一族的族长,选择自己的次子智瑶作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认为智瑶徒有才能而无仁义,不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但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谏言。智瑶继位后,自恃位列四卿之首,率韩、魏两家攻打与自己结怨的赵氏,最后他反因过去多行不仁之事而被韩、赵、魏三卿灭族。
黎昭文毫不犹豫颔首:“记得。”
杨宗道继续抛出下一个问题,“这故事其中的道理,你参透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