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推进(2 / 2)

加入书签

杨宗道扫视了一眼吵得面红耳赤的群臣,说道:“既然大家意见不一,那便签字投票罢,结果今日就上奏陛下。”

招募新兵,兹事体大,兵权在皇帝之手,不论大臣是何想法,最终决策的人,始终是皇帝。

黎昭文心念一动,起身至杨宗道身边,与他耳语了几句。

得到杨宗道首肯后,黎昭文面朝众臣,说道:“京卫担护卫陛下之责,是陛下的亲兵,武备操练可做天下表率。若是陛下能亲临演武场检阅将官军士的训练成果,定能促军心稳定,教天下军士以忠为傲,以强为傲。军士们的实力如何,他们是否应被裁汰,陛下和诸位大人亲眼目睹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林?道:“不错,检阅时间最好就定在两日后,既防止有人趁机加练,以避罪责,又能在短时间内勘察出各卫所的真正实力。”

这算是当下最合适的方法了,故而在场众臣皆无异议。

从恩荣宴至今,林?两度回护黎昭文,尽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意。

他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何意?

当初他背叛皇帝,无非是因淮王兵临城下,他取巧迎合才能有利可图。他这样的人,喜欢算计一切,绝不会无缘无故帮助某人。

她想,他之所以屡次帮她,是处心积虑,是别有意图。

她如此设想,绝非她神机妙算,是因她自己另有图谋。

传言顾景渊营下的将士实力斐然,是百里挑一的精兵。黎昭文提议皇帝检阅都督府,一来是想探看顾景渊部下的实力,二来是为伺机促成三千营解散。

由外族组成的军营,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三千营内最危险的人物,当属助林?开城门的首领其格其,现在虽不能立即撤去他的职务,然朝臣中多有不满三千营的人,届时大可再做文章,彻底除去他这一祸患。

纷杂思虑紧随着黎昭文,她带着各种疑问缓缓止步,抬首望天,见日影西斜,一轮弯月在彼端若隐若现。

恍然想起了自己与林延纪的约定,行走在暮色和月色间,到春华楼赴约。

太祖皇帝对二、三甲进士的授官制度有明确规定,他们在正式任职前,须到各衙门观政半年,后由吏部根据名次资质授职,凡观政于各衙门的进士,俱称为“庶吉士”。

然从宣景二年开始,庶吉士又有了另一层新身份。

在殿试结束后,朝廷会另进行一次选拔??馆选,参选者为二、三甲进士。顺利通过馆选的进士,与一甲进士一起在翰林院参加修业,修业时间不定,长则四年,短则三月。

修业结束,成为“散馆”,在此之后,庶吉士将被授职为京官。

朝廷没有明文规定所有二、三甲进士都必须参加馆选,是以未参加馆选的进士即由吏部指派观政。

林延纪此次殿试考中三甲第二十七名,但他不意参加馆选,而是选择直接观政。

他说起此间缘由时,喜乐之色溢于言表,“若是入了翰林院修业,以后十有八九要留在京师,我现在就期盼吏部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