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此等功劳,如何封?(2 / 2)
永昌三十九年,困扰这位年过六旬的帝国主人有诸多大事。
东南倭寇,南方瘟疫,中原大河泛滥,西北蝗灾,财政赤字
这些不算什么,河东道北狄**寇边,关内道李金刚作乱,这才是他最头痛的两件大事!
甚至让这位垂垂暮老的皇帝动了让位的念头,让不少人暗中窃喜。
然而到最后,贪恋权力的他,却提出了要刮骨疗伤的想法,引来众多朝廷官员的失望,更是一阵惶恐。
“陛下,赵校尉此番大功,震烁古今,必须对其大力褒奖才行。”
一听皇帝的口风,按捺不住的杨定国当即出声。
杨定国是原兵部尚书李道推荐上来的,但很少人知道,他出任江南道节度使的时候,却与原兵部侍郎范南私交甚厚。
范南因朔州之战失利被贬的时候,便跟杨定国提及赵暮云。
杨定国早已将赵暮云的名字记在心里。
如今各地节度使普遍兵备荒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下,赵暮云异军突起,连战连胜。
这不仅是为自己挣军功,更是为兵部长了脸。
“杨尚书,你说该封他什么为好呢?”永昌帝笑着问道。
“陛下,微臣以为任他为镇北中郎将,仍旧都督关内道和河东道北部数州兵马,与**对抗!如今他数战大伤**元气,加以时日,可令他兵出奚川,收复云、胜、丰三州,将大胤的北部防线推到大青山一线。”
“如此一来,大胤北边安宁也!”
杨定国神情激动。
收复云、胜、丰三州,可是每一个兵部尚书的梦想。
若是在其任上实现,一样名垂青史。
永昌帝听得也是心动!
这三州是在他父皇手中丢失已有百年,若在他这里收回,那可不得了。
等驾崩了,说不定能得一个“武”的谥号。
崔开济朝苏雅言示意一眼,苏雅言微微点头,立马站了出来大声奏道:
“陛下,微臣听您说过,赵暮云年纪尚轻,需要打磨心态,好好沉淀!功劳当然认可,但将他升任中郎将,恐难服众!请陛下三思!”
“是啊,我朝中郎将已经是军中顶级,此刻升赵暮云为中郎将,以后若是再有立功,岂不是封无可封?”御史大夫顾鼎铭出声附和。
大胤的地方军制,折冲都尉为一府军事主官,之上便是节度使来管辖,而节度使往往由文臣出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