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璇花篇?四十二(1 / 2)

加入书签

一盏琉璃灯挂在马车顶,轻微晃动。

俞沅之默默收回红封,低头道:“霍将军万贯家财,我贫困潦倒,旁的给不起。”

“给得起。”他道,“一枚香囊。”

俞沅之:“……你平日又不曾佩戴。”

霍琅:“你若送,便戴了。”

俞沅之耳根泛红,未应声,转身掀开帷幔一角,手指攥紧轻吐气息,心不在焉瞧着城中万家灯火。

夜里,她将燃灯加了一盏,零散布料与丝线堆在桌上,挑起方飞燕草绸缎,指尖轻抚过每一寸,慢慢捂在胸口。

-

腊月初七。

俞沅之十七岁生辰。

一大早,罗羡仙让人送到房中两枚圆鸡蛋与一对红宝耳环,她本想道谢,但仆妇称大姑娘奉旨入宫,不在府内。

墙角那盆芦荟又茂盛许多,叶子摸起来饱满圆润,边缘锋利一如既往,俞沅之浇足水,起身至木柜寻了件雪青素纹罗裙,稍加装扮。

明明寒冬,踏出屋门那刻,她却瞧见漫天窃蓝,晴朗澄澈,仿若春日。

绣鞋踩过石阶,几片梅瓣卷风而至,落在脚旁,俞沅之俯身将其捡起,顺纹路细细摩挲,而后走到梅树附近,归还那抹厚土。

阿娘忙了整日,为女儿摆一桌生辰宴。

蜜饯四碗,饽饽四盏,鲤鱼肥美,羊汤香浓,蟹肉软嫩,草菇嚼劲十足,更有热气腾腾的长寿面。

阿娘要枣花一道入席,小丫鬟说什么都不肯,最后还是俞沅之琢磨出法子,为其寻个矮凳,随阿娘身边。

许是羊汤热气扑脸,枣花抹了抹眼睛,低头喝下满满一碗。

俞沅之扶阿娘回房,嘱咐枣花好生照顾,自己则走到后院园子。

园内一棵陈年松柏,苍翠葱郁,旁边栽种几棵梅树,她将一枚平安结挂在矮枝上,边角被风吹得翻起。

一阵脚步声临近,俞沅之不必回头,就晓得来人是谁,她下意识将几缕碎发挽至耳后。

“生辰可还欢喜?”

他关心。

俞沅之轻轻点头,道:“阿娘陪着我,还尝了许多美味。”

眨眼,一袋栗子出现在她面前。

热的。

俞沅之目光凝滞。

霍琅:“快马加鞭一个时辰,玄风都饿了。”

她鼻子一酸,眼睫轻颤,抬眸望向男子。

“你怎……”

霍琅未应,将栗子塞到俞沅之手中,又从怀里拿出一枚方盒,道:“生辰礼。”

盒子沉甸甸,同落在她掌心。

霍琅:“邺国旧俗,生辰可许一桩心愿,你许了何愿?”

俞沅之眼睫润湿,眨了眨转过身去:“若说与旁人听,便不灵了。”

霍琅:“我例外。”

她抿唇,沉吟不语。

朔风渐起,枯枝上的平安结倏地被吹撼,摇振得飞起,霍琅抬手一接,攥在掌里。

“若不说,这平安结我拿走了。”他道。

“霍将军无理取闹!”

“我从不讲理。”

俞沅之哑口无言。

半晌,她低头轻声道:“我希望……今年能寻到黑灵草,还七皇子康健。”

霍琅:“……”

那日宫宴,少年虚弱苍白的模样,在她脑中久久不散。

男子沉默,走向枯枝将平安结挂稳。

-

翌日晌午,罗府东屋。

苦药味浓烈刺鼻,混着臭气从木门浸出,寒冬腊月,屋内并未燃炭盆,冰凉彻骨,榻上女子面色枯白,脸颊凹陷。

两个婆子窝在一处掰松仁。

“大姑娘盼人醒,我瞧没谱。”

“命倒长,还以为躺着躺着就没了,喘气粗着呢。”

“臭肉,咽不下几口米汤,又出恭,你快些拾掇去。”

“怎是我,这回轮你!”

褐衣婆子不耐烦,双手在腰间擦擦,起身捏鼻近脏塌,但仅瞧一眼,横肉颤动,尖叫声霎时穿透屋顶??

罗女君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