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第20章(2 / 2)

加入书签

嘉鱼第一次听说朱慈琅这个词,他不懂,但他感到一种凭白消失的恐惧。他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高高在上的人,原来这就是高处不胜寒。

洛州城如此好戏连台,着实让这个旧皇城容光焕发。仿佛它马上要改天换地一般。野心勃勃的遗老遗少们,上下奔走,筹划着重塑往日辉煌。而更为激动的平头百姓们奔走相告,心盼着日新月异的明天。

可总有人不为所动,冷眼旁观,因为他们明白,一座城,承载着千千万万的人,非一人得以颠覆。

夜已深,日间的喧闹已尘埃落定,黑幕缓缓拉起,独一轮明月高悬,无垠冷辉辐照城池。它的残旧,衰败一览无遗。

只有一地灯火灼灼,朗朗如明堂??上阳石窟。

不久一小轿停于窟前,五六壮汉从轿中抬出一白衣老者,小心翼翼地将老者抬至窟中佛像前。将老者安排坐定,众仆在老者示意下退出佛窟。

老甯王面对着高大肃然的佛像,端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阖。不知他是在冥想,还是在忏悔过往,也许两者兼有。但种种猜想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此刻他所获得的平静,对于他这个荣宠、显赫、败落、苟且的一生来说也算些许的弥足珍贵了。

夜静得可怕,纵烛火冉冉,也未减佛窟中悠悠的鬼影神迹。一道消瘦的影子飘然印在佛像的身上,更添森然幽幽之气。老人双眼未睁,却对这森森鬼魅毫不意外,缓缓絮语道:“有客自远方来,何须夤夜来访。”

此话一出便似落入无冥空洞,毫无回响。只是那佛像上的影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深。

他走近了。

“夜火灼灼平如镜,树影婆娑映空明。”

老甯王一听微微睁开双眼,对着空气继续说道:“年轻人现身吧。”

风起,一片枯叶飘至佛窟的门槛上,门槛细瘦,承不住枯叶的颓势,只能任由着他拂落,无声无息。又一阵风至,再无枯叶,只有一青葱稚嫩的和尚从容而至。冉冉烛火相映,和尚双眸精明,双唇微翘,让人不禁想到佛语中,那拈花而笑的菩提想必也就这副模样。

释平站定,向老人一揖,“小僧给甯王请安。”

甯王并不回头看他,道:“高僧夤夜来访,必有要事,还请直言。”

“小僧资历名望尚浅,王爷以高僧相称折煞小僧了。”说完他走到甯王面前,见他闭目并不看他,也不生气,而是继续道:“小僧此时求访王爷着实失礼,还请王爷见谅。若非情况紧急,小僧不会出此下策。”

释平见甯王纹丝未动,不免心急,“小僧知王爷一心向佛,心慈念善,而今洛州围城。一两日尚无碍,但若困城日久,其城物资匮乏,人相侵食,形如地狱。还请王爷为民请命,救人于水火,解围城之患。”

老甯王终于睁开了他那浑浊的眼睛,“今日围城,定有围城之因。若因我误信你,而引毁城之灾,岂非造孽。”他说完,笑着看向释平。

“而今围城也好,开城也好,自有洛州官府决定。我久不论政事,高僧还是另请高明吧。”说完再无言语。

释平碰了一鼻子灰后,转身面佛,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

此身这一动,烛火大多已隐其背后,纵其白净如脂的容颜此刻也变得黑影弥漫,多了肃杀之气。他低声道:“王爷近况,小僧略有所闻。小僧不奢求王爷出面相助,但求王爷暗助于我。”

“暗助?”老人回味这句中所带的晦涩之意。“我乃王爷,行事向来磊落,何来暗地,小和尚,你怕是找错人了。”

释平轻笑一声,道:“王爷还记得多年前因筹措军备不力,被你赶出王府的家奴钱川,钱串子吗?而今他已是洛州城数一数二的粮商了。”

“这与我有何相干?”

“怎能与王爷不相干呢,你可是他最大的主顾,你每个月向安国寺施的米可都是从他的铺子中进得。他能有今天的基业,全赖王爷您呀。”

“办米之事向来下人操办,我向来不知。而今你这一问,定是家里有家仆与他勾结,于我何干。”甯王推得干净,却再也藏不住那一副吃人之态。

“王爷,还记得当年你为何赶走钱川吗?您可能不记得了,可洛州的老人记得,当年你靠银甲兵打败逆臣杨氏,占据京都洛州,天下人都以为你必继承大统。可他,居然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