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天策军(1 / 2)

加入书签

“见过王妃,王妃正在待客吗?”杜如晦似乎是没料到长孙无忧这儿这个点居然有人。

长孙无忧顺势介绍到:“杜大人,这位是当今太子第三子,建宁郡王,也是昨晚放火烧东宫的那位。”

杜如晦简单拱拱手:“见过郡王,下次郡王若是想见人,叫人通报一声就可以了,烧了东宫还要花钱重建,多浪费啊。现如今长安可抽不出空来建房子。”

李?有些尴尬:“但是当时我让人通报要见秦王,可他们只告诉我秦王不在长安,我也是没办法。”

“秦王确实不在长安。”杜如晦理直气壮。

李?道:“可他们不让我出门。”

杜如晦蹙眉道:“为了避免敌方暗中作乱,长安戒严,非必要不得外出,非但是你,就是原来住在十六王宅里的宗室,也不得出门。”

“那百姓怎么办?他们若是没了吃的,没了喝的,难道不会作乱吗?”

杜如晦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些:“郡王既然心系百姓,为何糟蹋民脂民膏建成的宫殿呢?”

“……”几句话说得李?无地自容,“是我的过错,但百姓无错,不应当受此灾难,不知杜大人可否为我解惑?”

杜如晦笑道:“长安目前实行配给制,百姓所用皆由天策军派人派送,每户定点定量,能保证他们不会饿死。”

“天策军?”李?又被新的名词吸引,“可是取自太宗陛下天策上将的天策军?”

“是。”杜如晦笑着点头。

李?无言,半晌才道:“你们真是好魄力,和我看到的许多宗室都不一样。”

杜如晦不言,而长孙无忧道:“杜大人今日前来,是要我替秦王下什么教令吗?”

杜如晦的思绪马上回到正事,连忙道:“是,目前天策军已经募兵三万,确实征不到兵了。我已清查过长安,长安每户起码出过一个青壮,最多的那户家里一共才五个青壮,被征了四个,百姓苦兵役,私下已经多有怨言,我们恐怕得找新的地方再补充兵源。”

长孙无忧状似头疼:“这可怎么办呢?”然后若无其事地看向李?,道:“建宁郡王有什么看法吗?”

李?听到杜如晦谈论百姓苦楚的话,不由地点头。又骤然听到长孙无忧的提问,接话道:“不知道目前长安缺多少人?”

杜如晦答道:“很多,非常多。殿下此去袭扰潼关,大约是能为长安减轻一些负担。但是殿下不是神,这次的袭扰最多能延缓潼关方向三天,而我们已经在长安的西北侧发现了敌军的踪迹。但可惜,我们确实没有人手去守长安后方,若是让敌军绕后,长安恐怕会收到合围,到时候可就危险了。”

李?听着杜如晦的话,已经将长安周边的情况算了一遍,只觉得惊心:“长安西北侧也有叛军包过来了?那陛下那边可就有些危险了。”

“是啊!”杜如晦道,“我们知道陛下向西方走,心中也很着急。长安就算被围,我们也有办法逃出去,可若是叛军若是仅仅以几万兵力,对长安围而不打,是能够腾出手去追陛下的。若是陛下落到叛军的手中,大唐可就算完了。”

李?也听得着急:“那可怎么办啊?杜大人可有什么办法?”

杜如晦作了一副冥思苦想状,仿佛突然想到了办法,看向李?道:“我记得郡王似乎带了三千禁军来,是陛下知道了这个情况,要郡王前来驰援吗?”

李?一卡,思路一乱:对啊,他带三千禁军是来干嘛的来着?陛下好像也没说啊。

“臣遥拜陛下天恩,必死守长安,不让贼子糟蹋一人。”杜如晦趁着李?这卡一下的瞬间,连忙向西作揖,随后又趁热打铁,握住了李?的手,道:“建宁郡王想必也知道,新招募的士兵是没有打仗经验的。但是郡王带来的都是精锐,现下长安西方防备空虚,但郡王只带了三千禁军,恐怕不够。这样我们从天策军和原神策军中抽调两万给郡王,郡王以三千带两万,将长安西方防备的空缺填了,怎么样?”

“这?”李?一个反应不过来,“这不好吧,秦王会同意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