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恶官祭天(2 / 2)

加入书签

朝会只拟定大方向,真正执行的细节都是在私下商量着决定。

攻打潼关的事情指望不了天宝朝臣们了,秦王府就直接不带他们玩了,到了六月十四日晚上,自己自觉加班加点地开起了小会。

哦,当然还是带了崔光远来的,毕竟名义上还是他掌控剩下的那一点禁军。

除开在各处城门镇守的人,其他人全都聚集到秦王府。秦王府内,早已摆好桌子,随着众人进入后,点灯,上菜。

众人忙了一天也没吃上什么热乎饭,现在都饿的如狼似虎,不管不顾地疯狂炫饭。

时间不能浪费,李世民边吃边开启话题:“据守长安不是长久之计,潼关是长安门户,叛军占据潼关就是剑悬在长安头上,随时都会落下来。潼关必须打回来,诸位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程知节咽下一口肉,道:“咱们人是少了点,守城问题不大。对面叛军讲究一鼓作气,若是第一次攻不进长安,进入割据战,就是我们的天下了,哈哈哈哈哈哈。”

“守城确实不是问题,但是就这么守下去反而会失了先机。”长孙无忌如此分析道,“只是潼关易守难攻,还记得殿下说上个月唐军大败而归,打没了二十万,元气大伤。现如今叛军士气高涨而我唐军士气低迷,若是对方用围而不攻以逸待劳的疲军计,我们会被憋死的。”

李靖也发表意见:“潼关失守,长安危若累卵,固守伤害太大,殿下不考虑放弃长安,另寻支柱吗?”

“若是给我半个月,我肯定也会这么选,我还会安排官吏百姓有序撤退,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销毁。但是现在的形式,如果撤了,好不容易打起来的士气又会掉下去不说,百姓要遭多少罪。”

李靖连连叹气。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李世民问房玄龄,“玄龄,长安的粮草可以供多久。”

房玄龄答道:“若是省着点,粗略算下来能够长安全城敞开用三个月。”

“敞开?三个月?”李世民惊讶道,“这么多?”

房玄龄道:“是,臣算出来的时候,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虚报数目,下午臣还特意去粮仓看了一眼,粮仓果真有这么多粮。”

“臣还盘点了一下国库,一时没盘完,但是目前盘出来的部分,大约是我们那时候的五六倍。”

“五六倍?”秦王府众人都惊讶极了。

他们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唐初动乱刚刚结束,国库不丰,再加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斗争,李世民在外征战时,甚至有要靠自己征粮。

比起现在的情况,当初可谓是太艰苦了。

但是反过来再想想,这种情况下,二十万唐军居然打输了,全军覆没。

有手就能赢的战争,他们是究竟是怎么输的?

秦王府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我们也不能轻敌。”李世民换了个姿势,扶须转向杜如晦道,“咱们现在将有余而兵不足,如晦,征兵征得如何了。”

“不乐观。”杜如晦道,“今日我率人去张贴告示,挨家挨户的敲门征兵。却看见大多数百姓家中只有老幼妇残,不见壮丁。”

“潼关一战把长安底子打薄了。”李世民无奈,“若是再征不到兵,那就要降低年限征,这样兵役就过于苛重了。”

现在的长安,有将,有钱,有粮,独独没有人的,而人恰恰是最重要的。

战争不是回合制游戏,是大型绞肉机。一将再猛,千军万马之下也无力可施。

张公瑾试探道:“要么我们还是去找皇帝,要点兵?”

“不可能。”李世民立刻否决,“先不说别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