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2 / 2)
“郑处长我不跟你绕弯子我们厂技术没问题就是被华微拖垮了现
金流。如果省里真愿意扶持我们我们立刻就能复产!”
郑仪微微点头翻看着晶芯科技的财务报表:
“订单来源稳定吗?”
“以前不稳定。”
“但如果能搭上李教授的碳化硅项目我们就能直接对接高端客户!”
郑仪与李维交换了一个眼神。
最后华越半导体。
这家企业规模最小但技术团队极为精悍。
创始人赵华越是个留学归来的技术狂人亲自带团队研发国产半导体设备零件。
“郑处长华微买进口设备溢价50%而我们自己研发的同款零件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
赵华越打开一台设备露出内部密密麻麻的芯片和电路:
“最可笑的是华微宁愿高价买进口配件也不肯给我们订单!”
郑仪若有所思转头看向刘信鸿:
“刘科长这笔账你怎么看?”
刘信鸿这次学乖了认真回答:
“郑处如果能扶持本土供应链确实能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郑仪淡淡道:
“不是‘能’是‘必须’。”
郑仪回到公务车上他翻开笔记本迅速梳理着三家企业的优势与问题并在脑海中构建出一条全新的半导体产业链蓝图。
明德电子有衬底材料生产经验生产线改造后可适配李维的技术。晶芯科技则具备封装和测试能力能承接碳化硅器件的制造。而华越半导体能提供国产化设备零部件降低成本不再依赖进口。
这个链条如果顺利打通华微电子的垄断地位将彻底被打破
但问题也很明显。
资金缺口大政策配套不足市场信心薄弱。
这些二线企业规模偏小自身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政策资源长期被华微把持若没有强力支持这些企业很难真正崛起。
“刘科长。”
郑仪突然开口。
“你立刻起草一份《江东省半导体产业扶持专项优化方案》重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整合把明德、晶芯、华越三家企业纳入省重点扶持名单。”
刘信鸿一愣:
“郑处这……要不要先和徐处商量一下?”
“不需要。”
郑仪语气平静而冷硬。
“徐处现在被财政厅盯着资金流向华微电子又
在配合审计,他不会插手的。”
刘信鸿后背一凉,立刻拿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