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礼乐,十面埋伏(2 / 2)
“那殿下何故忧愁?”方姑姑更加不解。
公主并未回答方姑姑的疑惑,略略思索片刻道:“仝志,去看看李墨在不在,让他去书房见我。”
一般早晨公主府人员都很忙碌,一边要准备公主出门的行头,又要扫洒整理,厨下要准备公主膳食,门上更是要采买点货。
所以除了送餐的小厮,鲜少有公主府的人早晨来找李墨。因此仝志来时,李墨吃惊不小。
“李公子,我家殿下有请,请公子到书房叙话。”仝志恭敬来请李墨。
黄昭虽然知道李墨已经是公主府幕僚身份,但如此郑重其事的请他,还是头一次。
李墨一顿,立即放下手中的面碗,净了手,随仝志去往书房。
公主已然在书房等候,秦良玉不知被安排去了哪里。
李墨进入书房时,公主正拿着一本书看,他瞟了一眼书名:《洛阳水志》??这是工部内部文献。
“殿下,您找我?”李墨躬身行礼。
公主放下书,将今早的呈报递给他:“坐。看看这个。”
李墨接过呈报,一眼看过去便皱起了眉。
公主正在观察他的反应,见他皱眉便问:“有何不妥?”
李墨抬眼看向公主,不知公主到底看出来多少,斟酌着问道:“殿下,这封呈报就这么多内容?”
公主点头:“没错,你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李墨想了想,摊开呈报在公主的书桌上,拿出笔来,在宣纸上绘制了三条弯曲线条,而线条集汇中心则标上了蒲州二字。
“殿下我曾有幸去往汾阳等地游学,因此略微了解其中地势。殿下请看,上方左侧为洛水,右侧为汾水,下方横向则为渭水,”李墨指着图道,“洛水水深距离河岸高度十五米深;汾水暂无明确上涨迹象,呈报中到这里都没问题,但是……”
“但是渭水较之洛水涨势平缓绝无可能,到蒲州境内,已是三条河流下游汇聚,怎会较洛水涨势平缓?”李墨直指蒲州道,“要么是呈报错,要么是信息错。”
公主凝视宣纸上的草图,她直觉呈报信息有误,却不如李墨能一眼看出。
“其次,若是河水涨势平缓,该一同将水流速度、下雨频次、雨水汇聚之处情形一概描述,为何呈报中只单薄写了几句没有水灾迹象的话。此不可信一也;”
李默又指出:“不可信二,汾水至蒲州已经是下游,既然下游不曾涨水,何故钦差要往上游再寻?莫不是水流尚未到达蒲州,钦差不放心?”
这时门外仝志进来提醒道:“殿下,您该去国子监了。”
公主应声,将桌上的东西收起来,看向李墨:“此事勿要声张。”
李墨明白。
待李墨出去后,他回头看,发现公主召侍卫长赵将军进了书房,似乎正在吩咐什么。
国子监今日与往常相同,因骑射教头不在,早晨依旧安排了另外的课业。但二皇子与秦良玉都没来。
今日是礼部的礼乐课。礼乐知识甚是枯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