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皇子(2 / 2)
“是!”大皇子答得响亮,抽空看了一眼公主,甚为得意。
“文王问太公曰,”
“文王问太公曰,”
“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
“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
“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
“太公曰”
......
大皇子正在变声期,说话时而嘶哑时而洪亮,动不动来个高音,陈博闻深受其害。
大皇子毫无自觉,甚至像斗赢的公鸡,脖子高仰,坐得笔直,他长得魁梧,后面的伴读被他遮得严严实实,郑大儒看自己的学生,甚至要站起来才能看到人头。
郑大儒抿了口茶,清清嗓子道:“咳咳。好,有劳大皇子。上次我们说过,《六韬》乃姜太公所著,其涉猎之广道理之深,如浩瀚江河,学之受用不尽。再过几年,诸位殿下便须接触时政,如今《六韬》便是诸位皇子殿下时政启蒙之说。刚刚你们读道:’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不知诸位殿下有何见解?”
“大皇子,你先说。”郑大儒端坐于前,戒尺一点,指在大皇子身前。
“这......”大皇子脸色一僵,右手微微握拳顿于胸前,大儒似乎不意外大皇子答不上来,反而允许他思考片刻,大儒端起自己的茶碗有滋有味地品茶。
大皇子身后的伴读趁机给大皇子塞了张纸,大皇子偷瞄着大儒,趁其喝茶不备时飞快瞄了一眼纸条上的字。
大皇子站起来躬身拜了一拜,然后站起来道:“学生私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君者不能尽心尽力则国家危亡百姓凋零,为君者贤达,则国家长治久安,福祸系于君王一身。《左传》有云: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然君王身侧常有佞臣蛀虫,须得开张圣听,明察秋毫。”
郑大儒微微颔首,抹了把胡须,眼神跳到大皇子身后的几人身上,几位伴读一起低下头,不肯与大儒对视,状似无辜。
大皇子一滴冷汗流入衣襟,郑大儒不喜糊弄,若被发现大皇子有小抄,一顿责罚定是逃不脱。
好在郑大儒示意大皇子坐下,下一秒戒尺敲了敲案牍侧面,“公主殿下,你说说。”
大皇子悄悄松了口气,坐回原位。
昭武公主一向课业优秀,若不是身为女儿身,恐怕早就立为储君。郑大儒心下极为满意这名女学生。
公主站起来,身上穿着上午的束袖骑马装束,窗外阳光照进来,犹如神女。偶有骑射课程的学子经过门墙,均会鬼祟朝里张望,只为瞧瞧这位传奇昭武大公主??陛下的嫡长女。
只听公主说:“姜太公所言,印证《荀子?天论》中“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国之治乱根源在君,而非“天时”。人治在先,天时不可改变,人治可令国安,君不肖,则有兵寇之难,如商朝纣王;君贤达,则天下长治久安,如姜太公辅佐的周朝。学生同意皇兄的言论:国家福祸系于君王一身。”
“嗯......”郑大儒看起来不是很赞同,但并未反驳,而是笑了笑道,“两位殿下看样子对自己君父的要求非常高嘛。”
众位学生俱是一惊,冷汗涔涔。
“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