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陆洗(2 / 2)
林佩笑了笑:“是么。”
他并不在意陆府表面的风光,只是心中默默算了算日子。
任命文书应该才刚到平北,就算用最快的马传讯也绝无可能在今日办成此事,除非对方是年前得到的消息。
“相爷。”老骆见林佩久久不说话,开口试探,“你要看的那些东西,都放在密室。”
林佩回过神,道辛苦。
夜很静。
窗柩透出微光。
林佩走进书斋,把烛台放在架上,扳动隐藏的机关。
伴随木石转动的声音,一扇小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地道。
地道通往一间地下密室。
烛火逐渐照亮书案。
林佩解开头发披散在肩,长舒口气。
他揉了揉太阳穴,从书案上堆积的信件中取出一封,不紧不慢地打开。
直至此刻他才真正能静下心来研究这个人。
??陆洗。
这些信件是他让老骆从各种渠道取得的关于陆洗生平的记录。
他与陆洗的确不熟。
尽管他日理万机,却从未离开京师超过半年,一切的一切呈现到他面前的时候都只是几页文字,实际上他对于地方州县是没有什么具象认知的。
而陆洗,恰恰就出生于阜国最荒僻贫穷的乡野之中。
陆洗原名陆乙,关于他的童年如何度过没有任何记录在案的文字可查,待履历写下第一行字句,他业已成年,改了名在江鄱杜淳县衙做门吏。
陆洗走的仕途与大多数科举入仕的文官截然不同,历经大起大落,充满坎坷与惊变。
永熙九年夏,江鄱境内大雨连绵,涝情严峻,京师遣使到当地监督抗灾赈济事宜。
杜淳县有一处堤坝,知县根据往年文献记录判断目前水位应无大碍,拒绝了陆洗带人去加固堤坝的请求。
陆洗见雨势不对,擅自召集五十余名乡人连夜赶路抵达杜家坝,正巧遇到决堤,当场堵住豁口,免去了河流下游数十县的灾祸。
但当他回到县衙,等待他的不是褒奖,而是一顿鞭笞。
知县说他违抗上令忤逆规矩,一番羞辱之后将他逐出衙门。
陆洗不甘心,做了一个铤而走险的决定。
次日他带领乡人拦在布政使陪钦差视察的路上,从怀中掏出一封按着百人指印的颂恩书。
??“大人明断,杜家坝果然于昨晚松动,我等奉命及时堵住豁口,保住了大坝主体,下游百姓皆对大人感恩戴德,将此书献给大人!”
钦差见此多问了几句,想弄清事情的始末。
布政使一开始还不敢邀功,怕说错说漏,不想陆洗对答如流,一切细节都编撰得合情合理,言词之恳切竟使钦差潸然泪下。
这位布政使后来升迁入京,在一次特开恩科中举荐了陆洗。
陆洗的卷面放在春闱考场只能算中下之流,但因为这次补录的机会得到了功名。
方时镜口中的“投机取巧”说的便是此事,时人都以为陆洗会就此满足,不料这仅仅是陆洗诡谲命运的开端。
永熙十二年,朝廷在浙东兴修运河,拨款一千万两银,举国瞩目。
陆洗在工部主事已两年,因办事灵活迅捷,所以三番五次被委以重任往返于中央和地方,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