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暗潜(2 / 2)

加入书签

“喏,顺着这涧水再往上,过了‘鹰愁涧’,西边那片老林子深处,有个黑山寨!那个老寨子,空了百八十年,听说夜里头还有动静呢!”

听到“黑山寨”的名号,吴昭音与苏彦清相视一眼,继续问道:“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大姐快同我们讲讲,我们采药可得绕开些。”

“那可是个吃人的魔窟,早些年土匪盘踞,后来不知怎地,一夜之间人都死绝了!邪门得很!可千万别往那边去!”妇人连连摆手,仿佛那名字都带着晦气。

与采药妇人别过,二人继续前行。山势愈陡,涧水轰鸣于幽谷。日近中天,一个落陡然嵌在半山缓坡之上。房屋皆由粗粝山石垒就,古朴厚重。村民交谈间,那独特的、带着硬质棱角的口音扑面而来。

二人见村口有片稍开阔的空地,便放下药箱。吴昭音没有声张,只安静摆开几味寻常药材和晒干的样本。不多时,几个村妇老人便被吸引过来。吴昭音温言介绍自己是收药材山货的行商,价钱公道。苏彦清则趁机四处打量起来。

“婆婆,您家晒的这野山菌真好,城里人稀罕着呢。”她蹲在一位老妇人的簸箕旁,仔细翻看,又拿出几枚铜钱,“这些我先定下可好?”老妇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连声答应。气氛融洽起来,家长里短,山里的奇闻异事,在阳光和草药清香中流淌。

吴昭音耐心听着,目光扫过村落简陋的房舍,留意着那些紧闭的门户和缺少青壮劳力的痕迹。见时机成熟,她从随身的小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片褪色磨损、纹样奇特的蒙古织物碎片,递给旁边一位眼神还算清亮的老妪:“孙婆婆,您老见多识广,可认得这种料子?我娘身子骨弱,畏寒,我瞧着这料子厚实,纹样也特别,想寻点一样的给她做件厚实袄子过冬。跑了好些地方,都没见着。”

碎片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那独特的编织纹路和粗犷的配色,与中原织物截然不同。孙婆婆接过,凑到眼前,枯瘦的手指细细摩挲着布面。她浑浊的眼睛先是茫然,随即像是被什么触动,猛地一缩!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她飞快地左右瞟了一眼,见无人特别留意这边,才一把将布片塞回吴昭音手里,压得极低的声音带着惊悸:“小郎君!这…这布邪性!快收好!”

她枯瘦的手指神经质地攥紧了吴昭音的衣袖,力气大得惊人,浑浊的眼里满是后怕,“老婆子前几日,去后山采‘鬼见愁’……那玩意儿只有黑山寨后崖的石缝里才长几棵……就在那破寨子半山腰,几块大石头上,见过这种破布片!晾在那儿,被风吹得飘啊飘……当时就觉得心口发毛!那地方……那地方早没人了!都说当年寨子里的人死得不明不白,怨气冲天,白日里都阴森森的!谁会在那儿晾衣服?吓死人了!老婆子药都没敢采全,赶紧跑了回来!孩子,听我一句,千万别打听那地方,千万别去!”她连珠炮似的说完,像是耗尽了力气,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松开手,佝偻着背匆匆躲回自家低矮的石屋里,仿佛沾上了什么不洁之物。

吴昭音心头剧震,面上却维持着恰到好处的惊讶与一丝被吓到的怯意,连声道谢,将布片仔细收好。她抬眼,不动声色地望向不远处的苏彦清。

苏彦清正坐在一块大青石上,膝头摊着他的画册,炭枝在纸上看似随意地涂抹,勾勒着村落的轮廓、远处的山形、以及……孙婆婆家屋后那条蜿蜒没入更幽深林莽的小径方向。阳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和执笔的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