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寻玉(2 / 2)
带着挫败感和紧迫感,两人无功而返,匆匆赶回大理寺向苏彦清复命。沉重的氛围笼罩着值房。苏彦清听着两人的陈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眉心紧锁。西山的险峻与守卫的严密,远超预期。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安静旁听的吴昭音,目光无意间扫过桌角??那里放着刘凌风从相府垃圾点带回的证物袋,靛蓝赭石的毛料碎片触目惊心。她忽然似是想起什么:“苏兄,还可还记得那人包里的玉佩?”
苏彦清闻言眸光一闪。
“玉佩?你见到先生的玉佩了?”刘凌风有些激动。
还不待苏彦清开口,吴昭音继续道:“一个在寨子里干粗活的守卫,要那玉佩有何用?”
苏彦清若有所思,颔首道:“嗯。他若为虚荣傍身,断不会藏于不见天日的布囊之中。也许他下一步,可能要寻机脱手了。”
刘凌风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迸射:“对啊!先生那块玉,半胡不汉的雕工!识货的视若瑰宝,不识货的莽汉,怕是只当块顽石!保不齐就敢偷偷昧下,寻机摸出来换几坛烧刀子!”
“可是??”吴昭音望向苏彦清,目光却与他骤然交汇,她心头一跳,慌忙垂眸避开,“他会不会……拿去送人呢?”
苏彦清沉吟道:“送人……也不是不可能,就看他送给谁了。”他分析着,“若是送给上官,这玉本就是搜刮来的赃物,谅他也不敢轻易示人。”言及此处,他下意识地朝吴昭音瞥了一眼,“若是送给心上人……”
吴昭音立刻接过话头,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急促:“那这古怪的款式,那女子未必喜欢。不喜欢,就得重新雕琢!”
“雕琢?”刘凌风接口道,眉头一挑,“若要雕琢,必得去市集寻正经玉铺!寻常人哪有这手艺?更何况??”他加重语气道,“这还是一块硬玉!”
“所以下一步,继监西山之余,还当察访于市肆,看一看几位使团的失物可曾流布其间。”苏彦清断然道,目光如炬,“尤其是杜怀安那块白玉鹰佩!其形制特异,乃绝佳的追踪信标。”他语速转疾,手指凌空一点,“眼下,此物最可能现身之地有二:一是西山脚下鱼龙混杂的市集,二是京城藏污纳垢的‘鬼市’!”
他视线扫过吴昭音与刘凌风,语气沉凝,“纵使鹰佩不现,也可能打探到其他物品的下落,比如杜先生的扳指、□□那把蒙古精工弯刀,或者带有特殊纹饰的饰品,皆可能牵出重要的线索!”
陈聘面露忧色,抱拳道:“大人明鉴。只是京城鬼市,水深莫测,三教九流盘根错节,我们并无可靠根基,贸然深入,风险极大。属下以为,稳妥起见,应先从西山附近的市集入手,重点排查长亭镇及周边那些专收‘偏门’旧货或不问来路的摊贩。京城鬼市…可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好。”
行动计划既定,两拨人立刻分头行动。刘凌风继续潜伏西山,苏彦清与吴昭音、陈聘则乔装打扮成寻宝客,穿梭于京城各大当铺、知名珠宝行以及那些暗流涌动的黑市角落。
吴苏二人小心翼翼地在各大商铺上描述着白玉鹰佩的特征:上好的和田籽料,温润洁白,雕工独特,半是中原的细腻镂空云纹,半是草原的雄鹰搏击苍穹,鹰喙锐利,羽翼线条充满力量感,整体风格胡汉交融,世间罕有。
经过数日辗转,他们终于在城南一条尘封陋巷深处,觅得一家门庭萧索、毫不起眼的小当铺。
苏彦清不动声色,再次细细道出玉佩形制,指尖悄然推过一锭足色官银。那掌柜原本面色木然,浊眼低垂,此刻却似枯井投石,眼中精光倏忽一闪!他仓促左右一瞥,急急合拢半开的木栅栏,将身子俯得极低,声音压得几不可闻:“您…您说的这件宝贝…小的…小的好像有点印象…不敢妄言…”
他回忆道:“几日前吧,是有那么个汉子,一口浓得化不开的‘西山腔’,拿过一块玉来当。那玉…料子是不错,白生生的,可那雕工…啧啧,怪得很!鹰不像鹰,隼不像隼,一边儿花里胡哨像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