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求学(2 / 2)
如果规避不了,与他们亲近之人又是否会被牵连。
林易此时极为后悔前世身为魂魄时因不想过多打探宫闱之事,是以极少往后宫走,到皇宫也多是在前朝听皇帝和朝臣们议事。
前朝偶尔会提及皇帝早夭的二子,他也经常看到皇帝孤身一人时拿出几幅画像怀念二子以及他们的母亲,但从来没听到有人议论二子是为何早夭。
对林易来说最麻烦的就是这份未知,因为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救他们,反而还容易把自己和一家子都搭进去。
“世子和郡公在王府应有名师教导吧?为何会想来这新建不久的书院呢?”
林智不如林易工于心计,但为官多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但三人看起来心怀坦荡,不像有什么猫腻的样子。
本想说些推脱之语,然而话到嘴边直接问出了心底的疑惑。
若是自己没看错,其中如有隐情,三人应当也会说清楚,到时候自己权衡利弊再做决定即可,当然若是他们支支吾吾语焉不详,那就只能婉言谢绝了。
丁茂笑道:“林院长不必有所疑虑,此次前来并无隐情。”
说罢看了楚维声一眼,后者起身站在堂间,楚继鸣也跟着并排站立。
楚维声说道:“我出生在汉州,长在汉州,出汉州的次数屈指可数,前年便有心想要去别州游玩历练,便趁着表舅来梓州办事的机会走一圈,确实多有所得。”
说到这,楚维声看了林易一眼,正是丁茂来订购瓷器那一次。
楚维声继续道:“只是那次出行不足十日,时间短暂,意犹未尽,便有心想再寻游历的机会,只是父王担心我和舍弟长时间在外行走有危险,表舅事忙,不能一直与我们一起,便搁置了。去年王府上下进京向皇祖父贺寿,直至十月方从长安启程回汉州,刚入剑南道就听闻梓州多了一家书院,内有国子监博士和高官任教,此外还有不少大儒做先生,我便想,路途危险,但停留在一处便可规避。书院学子众多,来自各处,与他们交流虽不及亲至,却也能听闻各处风光,岂不两全其美?于是我便求父王应允我与舍弟来求真书院读书。”
楚维声将前因后果讲得一清二楚,就连林智都能分辨出来他并未说谎,因而松了口气。
只要别卷进什么皇家斗争之中就好。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同意二人入学。
就连楚维声自己都说外出危险,就算常待在一处也就比在外行走好那么一点,还是没有办法完全保障他们的安全,到时候若真的出了什么事,书院难辞其咎。
一直沉默的林易突然开口道:“成都府的至善书院声名在外,世子为何不去那?”
楚维声不意外他会问这个问题,说道:“至善书院虽好,可在成都府城内,其内皆是士族子弟…哦对,还未告知院长与先生,此次求学,我们是以丁氏子弟的身份。”
说着,示意随从将东西拿出来。
随从拿出几张纸上前递与跟在林智身边的福全,福全再送到林智的手中。
林智看完,又递给林易看。
薄薄几张纸,很快就能将上面的内容看完。
此时楚维声拱手道:“学生丁维。”
楚继鸣跟着做了一样的动作:“学生丁继。”
“拜见先生!”二人一同行礼。
林易和林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苦涩。
那几张纸正是名为丁维丁继的身份文牒和路引,丁氏族中定然没有这两人,但这东西放到官府也查不出假来,汉王府想做两份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