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卖鱼(2 / 2)

加入书签

但他还是送给了东家一篓,没收钱。

走出聚庆楼,五个村民恍若梦中。

林二郎和他们算过,村里有六十亩田养了鱼,加上林家的三十亩,每亩平均一百斤鱼,算下来就是九千斤。

林家有十亩要留下来自家消耗,那就剩下八千斤。

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都是担忧的。

这么多鱼,真的能卖出去吗?

但现在他们不这么想了,因为光是聚庆楼一家就让他们明天送来二百斤的鱼。

这才是第一家,后面还有许多家店没走呢。

若是每家都定二百斤,他们村这八千斤没几天就会卖完。

其中一个村民这么说了,林二郎轻笑一声摇头道:“大牛叔,聚庆楼是咱们县最大的一家饭庄,客似云来,因此要的多。其他家可不一定都会要这么多。”

叫大牛的村民挠挠头,憨笑几声,说道:“那也没事,多卖几天呗!”

其余四人纷纷附和。

他们现在可是充满了信心,再也不用担心鱼卖不出了。

接下来再去的饭馆确实没那么大的手笔,最多的一百来斤,少些的也要了二三十斤。

当然,买的少单价自然比多的要贵些。

林二郎在来出发之前就已经瞅好了目标。

稻花鱼比普通的鱼贵,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起的,那些小馆子和小摊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稻花鱼的数量还没那么多,当然还是先走高端路线,村民的收益才会最大。

情况比他预计的还要顺利,合计每日定出五百多斤鱼,如果每日都这样,八千斤鱼不出半月就会卖完。

林二郎想了想说道:“我原本还想着去富贵人家的居住区转转的,但卖给酒楼饭庄的量就已足够,我们这便回去吧!我会将这些订单均分成五份,你们安排组里捞足数量。今日你们也认了路,明日早早送过来,别耽误他们做生意。”

走这一圈下来,五人对林二郎已经相当信服,丝毫异议都没有。何况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说过若是卖出五百斤以上,就不去居民区散卖了。

而且就算他们想去,带来的鱼也没有了,都已经给那些饭馆试菜做掉或是送出去了。

富贵人家虽舍得出钱,但一家买不了多少,一户户的上门推销费时费力,如果不是不得已,林二郎是不想去的。

凭稻花鱼的味道,今年过后定能打出名声,明年养的鱼多了再在居民区附近卖,会省去不少事。

几人往回走,这次出来族长将他家里的驴车派给了大家,他儿子也是小组长之一,这次也跟来了。

他赶车带着四个人,林二郎见状便舍弃自家的马车上了他们的驴车。

回到村里,养了鱼的人家派了小孩子守在村口,见人回来立马有人回去报信,还有的直接围上来。

离村口近的人家赶过来,问起情况,五人也不着急回家了,停下来绘声绘色地将今日见闻描述了一遍。

听说他们一天就定出去了五百多斤,众人都很兴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林二郎耐心地在一旁等着村民们平复心情,才对五人说道:“我先回家一趟拿纸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