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1有意(2 / 2)

加入书签

见村民们果然只关注养鱼的事像是丝毫没听见林易的条件和签契的事,族长无奈之下只好着重强调了一番。

村民一听这还有风险,立马就有一批人准备先观望一阵。家里那几亩田可是全家的命根子,人有事地都不能有。

有人问契约的事,族长又解释一通,把林易的意思掰开揉碎了说给大家听。

村民们签过契约的没有几个,也就知道家里有地契,大多数人没什么概念,听族长这么一解释也不觉得有什么。

反倒是在织缎坊做工的那些女人们有经验,知道这是对双方的约束。

他们又没存坏心,问心无愧,不怕签什么契约。

而且林易也说了,村里识字的人多了,也不用担心他会使坏。

那就签呗!

有族长顶在前面组织,林易可以少操许多心。

但同时教这么多人本就是一件琐碎的事,忙下来也并不轻松。

稻田养鱼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鱼苗。

去年买的仓促,今年提前准备,但在村里半数人家参与进来的情况下还是不够分。

林易觉得这并不是坏事。

一家先少分上一些,头一年看看效果。如果养得多了,大家没有经验很容易失败。

饭要一口口吃嘛!

得知一家也就能养上一两亩的鱼,村民也不失望,有点是点,他们不贪心。

正式开始往稻田里放鱼前后,林易将去年参与过稻田养鱼试验的仆役和长工都派到了村里,本来插秧后不那么忙碌的村子一片火热景象。

去年风调雨顺,只夏天雨水略多,影响还不是很大,可今年入夏以来雨水是一场接着一场,村里的河道都拓宽了许多。

大家都很担忧,雨如果一直这么下下去,今年的收成怕是不好了。

村民们没法,只能冒着雨给稻田排水,同时期望收麦子的时候老天能给几日好天气。

林易并不很忧心。前世的今年也是这种情况,但还没发展到洪涝的地步,粮食有所减产但尚在承受范围之内。

去年和明年都是丰收年,情况没到最糟糕的地步,百姓还能挺过去。

对普通百姓而言,与几年后的战乱相比,如今这点小灾小难都算是幸福的日子。

难得有几天好日头,村民们怕再下雨,估摸着差不多开始抢收麦子。

好不容易将麦子晾晒好归仓,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稻谷颗粒无收,他们也有了不被饿死的底气。

七月盛夏,雨水依旧不少,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闷闷的热,人们的心情也受到影响很难开怀。

一封从长安寄来的信送到林易的手里。

他一直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林大郎和王氏女偶然相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