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长史(1 / 2)
白县令现在的心情和通泉县令差不多,凶手徐杰户籍在童山县,即便不是在他治下杀的人,他这个父母官也要担责。
收到林易的信,白县令没多犹豫就同意了。
他早就看飞乌县令不顺眼了,把治下弄得乌烟瘴气,还波及到他的童山县。
白县令是明经出身,同族也都是任地方底层官员的居多,做个七品县令基本就到头了,顶多到州府里再升个一阶半品的就已经算是家族里最有出息的。
他如今年纪上来,在仕途上更是没有多少进取之心,他已经将童山县视作自己官场生涯的最后一站,比不上年轻时勤勉,却也未曾懈怠过。民众安居乐业,童山县人口也稳步增加,又没有多少恶霸欺压百姓的事,足以彰显他的功劳。
所以,能告一笔飞乌县令的状,他当然要参与。
至于为何给别驾写信而非刺史,白县令冷笑一声,刺史又能有多清白?
就是没想到林易也知道这点,看来梓州官场已经被人看透喽!
白县令长叹一声,拿出纸来斟酌下笔。
收到两个县令的回信,林易拿出第三封信,唤来望湖,让他亲自去梓州一趟,将信件递往别驾府。
林易并非白县令所想,看透了梓州官场,也不知道飞乌县令给了梓州刺史多少孝敬。
他只是知道如今梓州刺史的为人和最后下场,若是上书给他,估摸着会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刺史被排除,刺史之下的别驾就是个好选择。
别驾是一州刺史的副手,在大虞朝,大部分州府别驾之位空悬,只有个别情况特殊的才有人担任。
要么是边疆之地,刺史多为武将,需要抵御外敌,朝廷怕他们处理不好内政,派去文官别驾与刺史一内一外治理地方。
要么就是朝中高官被贬职,给个别驾做做,没什么权力。
梓州别驾戚阳德却都不是这两种情况。
戚家原是寒门,太宗时方有人入朝为官,几代积累下来,到戚阳德的父辈最为兴盛。
戚阳德伯父如今为二品大员,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师。
朝中三省六部,中书令和尚书令一直空置,唯有门下省侍中由丞相辛迁兼任。
尚书左仆射作为三省高官,位高权重,戚家有这样的高位族人自然是幸事,但身为子侄已经做到正五品官的戚阳德来说,说不上是幸还是不幸。
他是尚书左仆射的亲侄子,前途在戚家这一代是最好的,就连左仆射亲儿子们都没他有出息,他也被认为是戚家这一代的接班人。
伯父在中枢,权势过高,他就不能在长安待着,需得到地方上去。
看地方上的官职,刺史之位有些高,辖制一方不合适,再往下长史司马又有些低了,权衡之下便给了他一个上州别驾之职。
于是,在地方上磨炼多年,正想着即将升官到长安做官的戚阳德就这么来了梓州做别驾。
戚阳德来的时候,前任刺史即将升迁,便放了许多权力给他。
等现任刺史一来,就面对着进退两难的局面。
想把本来该他的权力全都收回来吧,还需顾忌着朝中的左仆射;不收回来吧就这么放任别驾分走他一部分权力,梓州刺史也不甘心。
就这么纠结着,刺史面上和睦,暗地里不时给戚阳德使些绊子。
↑返回顶部↑